“中国”与“中华”小考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吕柏林中国是个国名,但她为什么叫中国?相信很多人认为她是中原之国的简称。其实不尽然。如;
一、中国指魏国。如:
《三国志》之《诸葛亮传》:先主至于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亮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三国志》之《周瑜鲁肃吕蒙传》中记载,面对魏兵压境的紧急关头,吴国众臣皆主张投降,唯鲁肃、周瑜主张抗战。周瑜劝孙权道:“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场,又能与我校胜负于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揖,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擒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
《三国演义》也多处指中国为魏国。除在相应处录入上述内容外,还有第47回的“阚泽密献诈降书,庞统巧授连环计”中的黄盖诈降书:
盖受孙氏厚恩,本不当怀二心。然以今日事势论之:用江东六郡之卒,当中国百万之师,众寡不敌,海内所共见也。东吴将吏,无论智愚,皆知其不可。周瑜小子,偏怀浅戆,自负其能,辄欲以卵敌石;兼之擅作威福,无罪受刑,有功不赏。盖系旧臣,无端为所摧辱,心实恨之!伏闻丞相:诚心待物,虚怀纳士;盖愿率众归降,以图建功雪耻。粮草车仗,随船献纳。泣血拜白,万勿见疑。
二、中国指蜀国。如在《三国演义》第86回“渡沪水再缚番王,识诈降三擒孟获”中描述:
当董荼那挨打一百大棍,放归本寨后,诸多酋长皆来告董荼那:“我等虽居蛮方,未尝敢犯中国,中国亦不曾侵我……”
三、中国指即将建立的56个民族共同主权的国家。如李淳风《推背图》第44象.颂曰:
中国而今有圣人,虽非豪杰也周成;四夷重译称天子,否极泰来九国春。
──我想,此颂中的中国,即指地理位置位于世界中心的中国;夷指外国,四夷指中国以外的所有国家;九国,指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圣人,应如《易经.系辞上传.第十一章》所指的能“通天下之志”、“定天下之业”、“断天下之疑”的人。此颂似可译为,在中华民族处于否极泰来──打倒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56个民族共同主权的民主中国的前夕,出了个圣人。他虽然不象个传统文化所指的豪杰式人物,但具有“通天下之志,定天下之业,断天下之疑”、引领人类走向“全球一国,人类一家”的周全成功的科学智慧,他的著作被世界各国翻译人士重重翻译成本国文字,如从中文到英文,又从英文到德文、到阿拉伯文等等,因而被全世界人民共同称为天子。全世界人民又按照他的著作改造自己的国家或政权,改造全世界,从而把处于极为危险、极为恶劣的政治生态环境和生态环境中的人类社会,引进没有战争、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平等、人人康寿、安逸、永生的春天般的大同社会!
我读书甚少,相信还有许多中外古籍有关于中国的不同含义。
那么“中国”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
我以为,中国,不是中原之国,不是北方之国,不是汉族之国。而是世界中心之国,中华之国。
但是,中华原始民族根本不知道世界有多大,更不知道中国位于全球陆地中心。
中华民族获得中国在全球陆地中心位置的知识,只是近代的事。然而,中国人却自古就以为中国是天下中心,世界中心,是“众星拱月”之月,故对外国皆称之胡、蛮、番、夷等卫星小邦国。历代帝王则更大言不惭地宣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那么,中华原始民族凭什么坚信“中国”表示世界陆地的中心之国?历代帝王又凭什么自信中国在天下的位置?为什么只有原始中华民族敢称自己位于世界中心?为什么同样不知天下大小、也一定自以为是位于世界中心的其他原始民族不敢给自己取个有“中国”意义的国名?
答案难道是夜郎自大?不,五千年来始终以《八卦》为辩证法的中华民族,不是坐井观天的自大夜郎,而是穷究不舍的《天问》屈原。只是限于科技还未发展到一定的水平,无法理解散落于中华文化中的天帝答案。
那么,又何为“中华”?是否为中国文华的简称?是否表达文化世界的中心文化的光华、文明世界的统一文化?
不错,但不完整。中华,应是比喻月明中天的天地景象:月明中天,光华万丈;夜空文明,天下文明;所有天体黯然失色,所有阴霾无不慑服。月华中天、中天月华的简称便是中华。
摘自《月亮探密》
发稿:2002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