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星震”音樂有助了解銀河系演變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文:陳俊村科學家發現,有些恒星會因為“星震”(starquake)而發出獨特的音樂,就像樂器一樣。這有助於人們了解恒星的年齡等屬性,乃至於整個銀河系的演化過程和歷史。
澳洲國立大學在4月2日發布的新聞稿中指出,包括該校科學家在內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發現,有些恒星的亮度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產生波動,這是持續發生的“星震”引起的。這些波動可以轉換為頻率,用來確定恒星的年齡和其它屬性,例如質量。
這項研究的報告主要撰寫人、該校研究人員雷耶斯說,人們可以把恒星想象成樂器,能演奏出獨特的旋律:“某些恒星會發生星震,導致持續不斷地變亮和變暗循環。藉由仔細觀察這些微小的亮度波動,我們可以聆聽恒星的音樂節奏。”
她說:“這些波動就像音符,類似於弦的振動或鼓的隆隆聲,可以轉化為頻率。每個頻率告訴我們更多關於恒星的大小、化學成分和內部結構的訊息。”
澳洲國立大學網站在4月3日發表了雷耶斯撰寫的文章。雷耶斯在文章中解釋說,大多數外層像一鍋沸水一樣冒泡的恒星(例如太陽)都會發生星震。當熱氣體氣泡升起並在表面破裂,隨後在整個恒星中產生漣漪,就會使其以特定方式振動。
天文學家可以藉由尋找恒星亮度的細微變化來檢測這些發生在特定“共振頻率”的振動。在他們研究星團中每顆恒星的頻率之後,他們就可以調整出星團的獨特“歌曲”。
雷耶斯表示,就像地震可以幫助人們研究地球內部一樣,星震會透露出恒星表面下的秘密。恒星“唱歌”的頻率由其內部結構和物理特性決定。
較大的恒星會產生較深、較慢的振動,而較小的恒星以較高的音調振動。每顆恒星發出的音符都不只一個。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M67星團中大量恒星的星震頻率特征。M67星團位於銀河系內,距離地球大約3,000光年。
雷耶斯說:“我們研究了這個星團中恒星演化成次巨星(subgiant)和紅巨星(redgiant)時發出的頻率——這是先前從未被充分探索過的。”
研究人員發現,這個星團中的恒星在其生命中一旦達到某個時點,它們發出的頻率特征就會暫時停止,然後像斷掉的紀錄一樣重復這個循環。雷耶斯將這個時點稱為“高原”。
雷耶斯說,恒星有好幾層,類似洋蔥。他們發現,“高原”的發生是由於恒星特定層中的事件以及受恒星質量和金屬豐度(metallicity)影響的特定頻率造成的。她說:“這意味著我們可以預測恒星生命周期中高原期發生的時間和頻率,進而能對目前處於高原期的恒星進行極其精確的年齡估計。”“這項研究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恒星如何演化,並提供了估計它們年齡的新工具,這對於研究我們星系的演化至關重要。”
上述研究成果於4月2日發表在《自然》(Nature)期刊上。
發稿:2025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