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故事(上)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梅溪子【明心網】“二十四孝”故事流傳自元朝一位文官,他編輯收集到從堯舜以降到宋朝口語相傳和野史記載的經典孝道故事,刊印而成書。現在在日常生活中偶爾會聽到有人在笑別人對女朋友百般呵護或甘為兒孫做馬牛,皆稱之為“第二十五孝”。但年輕人或中年人很少有人可以說全二十四孝,只是約略知道其中兩三件有關事項,例如黃香是孝子、孟宗筍好吃、打虎救親等。“禮失而求諸野”,本文插圖系筆者前年到澎湖旅遊時看到而拍照下來的。近代有些比較偏激的人對古人之“盡孝道”、嗤之以鼻並罵之為“愚孝”;其實“養兒方知父母恩”,“寸草心”何能報答得了“三春暉”的呢。
俗語說:“醫者父母心”,古代沒有健康化驗儀器,良醫真的有時用食指沾病患之排泄物以望之、聞之、甚亦嘗之,以便對癥下藥。韓劇“醫道”中就有如此之畫面,那您看了還會罵他愚蠢嗎?應該是受感動才是的吧。天下父母親大多對兒女從小天天換洗尿布,他們嫌過臭嗎、嫌過臟嗎?拉拔長大後還是用心良苦。所以子女對父母盡孝是應該的,“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古代要選賢與能,著重在“百行孝為先”,讀聖賢書而才德兼備者即能表現出其孝道來。
“二十四孝”原作者每篇故事都用“五言絕句”吟詠之,恰巧家父多年前也作有24首“七絕詩”唱和神交古人,如今筆者借用一並附錄於下,給大家做參考:
(01)孝感動天
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頑,母囂,弟象傲。舜耕於歷山,有象為之耕,鳥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堯聞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讓焉。
隊隊春耕象,紛紛耘草禽。嗣堯登寶位,孝感動天心。
愛民德政世堪欽,受禪唐堯九五臨,稼穡歷山耕有象,孝稱第一感天心。
(02)戲彩娛親
周、老萊子,至孝,奉二親,極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稱老。常著五色斑斕之衣,為嬰兒戲於於親側。又嘗取水上堂,詐跌臥地,作嬰兒啼,以娛親意。
戲舞學嬌癡,春風動彩衣。雙親開口笑,喜色滿庭鬧。
奉親日日晉甘肥,戲舞春風動彩衣,二老歡娛開口笑,洋洋喜氣滿庭幃。
(03)鹿乳奉親
周、郯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雙眼,思食鹿乳。郯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親。獵者見而欲射之。郯子具以情告,以免。
親老思鹿乳,身掛褐毛衣。若不高聲語,山中帶箭歸。
取乳供親混鹿群,險遭獵射孝聲聞,上天憐恤加榮佑,方免蒙弓損骨筋。
發稿:2009年7月15日
更新:2009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