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敬天重德

為什麼古代官府又稱為“衙門”?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心語

【明心網】清朝著名的章回小說《紅樓夢.第四十八回》上載:“著他寫一張狀子,只管往有司衙門中告去。”及清朝戲曲家李漁所作十種曲之一的《玉搔頭.奸圖》曰:“只指望討幾封薦書,往各衙門走走。”這裏出現的“衙門”,都是指古代官吏辦理公務的地方。

那麼,為什麼古代官府又稱為“衙門”呢?

衙門是古代官署的一種俗稱,就是官吏辦公、辦事的地方。如《廣韻》上載:“衙,衙府也。”衙府就是官署。據宋朝錢易《南部新書.庚》上記載:“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公門為牙門,字稱訛變轉為衙。”因此,衙門原作“牙門”,訛誤變易後才稱為“衙門”。

古代軍隊駐紮戍守,主帥或主將的軍營前會樹立一牙旗作為軍門,稱為“牙門”。在《周禮》上稱為“旌門”,如《周禮.天官.掌舍》:“為帷宮,設旌門。”另《國語》上則稱為“軍門”,如《國語.齊語》:“執-⒐牧⒂誥擰!比庠蒲羧宋ふ眩ⅲ骸熬牛?糊牛艚裱爛乓印!?p>又《後漢書.袁紹傳》:“曲義追至界橋,瓚斂兵還戰,義復破之,遂到瓚營,拔其牙門。”李賢.註:“《真人水鏡經》曰:‘凡軍始出,立牙竿必令完堅;若有折,將軍不利。’牙門旗竿,軍之精也。”

所謂的“牙旗”,就是天子或將軍立在軍營前的大旗,因為旗竿上通常用象牙做裝飾,所以稱為牙旗。如《文選.張衡.東京賦》:“戈矛若林,牙旗繽紛。”薛綜.註:“兵書曰,牙旗者,將軍之旌。謂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飾之,故雲牙旗。”

由此可見,“衙門”最早是軍旅中的稱謂,後來逐漸移為朝廷官署所使用。如宋朝司馬光等人纂修之《類篇》上載:“古者軍行有衙,尊者所在,後人因以所治為衙。”

此外,古代的衙門為了顯示出氣派、威嚴,大門多開六扇門。所以,後來也以六扇門代指官府、衙門。關於衙門的諺語有“衙門六扇開,有理無錢莫進來”、“衙門八字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衙門深似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