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敬天重德

為什麼古人美稱牡丹為“國色天香”?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牡丹花型碩大,色澤艷麗,香氣怡人,自古即為富貴吉祥的象征,故又稱為“富貴花”。(網路圖片)

◎心語

【明心網】暮春三月,適逢谷雨時節,正是花中之王牡丹盛開的季節。如宋歐陽修《洛陽牡丹記》曰:“洛花,以谷雨為開候。”意思是說,洛陽的牡丹花,在谷雨時開花。

牡丹是中國傳統名花,花型碩大,色澤艷麗,香氣怡人,自古即為富貴吉祥的象征,故又稱為“富貴花”。宋朝周敦頤《愛蓮說》曰:“牡丹,花之富貴者也。”又《幼學瓊林.卷四.花木類》上載:“國色天香,乃牡丹之富貴。”

那麼,為什麼古人美稱牡丹為“國色天香”呢?

據唐朝李浚《松窗雜錄》上記載,唐冀州人程修己,跟隨名師周.P習畫數十年,學得作畫的巧妙秘訣。程修己特別擅長山水、竹石、花鳥、人物等畫,因為畫藝精湛,被召入宮中,並受到唐文宗的恩寵。

一次,正值春末時節,文宗與楊妃在宮內觀賞牡丹花。因為文宗喜愛詩,就問修己說:“現在京城傳唱的牡丹詩,誰的最傑出?”修己回答說:“我曾聽說公卿間大多吟詠欣賞中書舍人李正封的(牡丹)詩:‘天香夜染衣,國色朝酣酒。’這兩句最好。”文宗聽後十分贊賞。

這兩句詩表達手法細膩而傳神,用“天香”形容牡丹花的香氣猶如天上傳來,用“國色”喻牡丹嬌艷的花容就像喝醉酒飛紅的雙頰,而牡丹濃郁的香氣和嬌艷的姿容,躍然紙上。因此,後來牡丹花就有了“國色天香”這個雅號。

早在秦漢時期牡丹就以藥用植物被載入《神農本草經》,與藥學有了淵源;在南北朝時北齊著名畫家楊子華就曾為牡丹作畫,牡丹因此走入繪畫藝術的領域;到了隋朝,隋煬帝在洛陽建西苑,牡丹被詔入西苑,自此牡丹走進了皇家園林,也提高了觀賞價值。

唐時世人極愛牡丹,牡丹不僅成為名貴的觀賞花卉,更是國運昌隆的象征,栽種、觀賞牡丹成為當時社會的時尚。如唐劉禹錫《賞牡丹》詩:“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及白居易《牡丹芳》詩:“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由此可知,當時世人對牡丹的狂熱及牡丹在唐朝的地位。

宋朝除了詠牡丹的詩詞外,也有牡丹的相關研究及記錄專書,如歐陽修撰的《洛陽牡丹記》、陸遊的《天彭牡丹譜》等。在北宋,洛陽是全國的牡丹栽培中心,更有“洛陽牡丹冠天下”之稱。

明朝時遷都北京,在極樂寺內遍植牡丹花,也有高濂所撰之《牡丹花譜》、薛鳳翔的《亳州牡丹史》等專書,而安徽毫縣以盛產牡丹馳名。到了清朝,牡丹已有國花之稱,有余鵬年撰寫的《曹州牡丹譜》及汪灝的《廣群芳譜》等專著,山東菏澤是聞名的牡丹產地。

由於牡丹形態雍容華貴,端麗高雅,被視為昌盛繁榮、富貴吉祥的象征。牡丹可說是色、香、姿、韻俱佳,千古以來多少文人墨客為之傾倒,在詩畫、詞賦、戲曲中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詠牡丹佳作。如唐朝皮日休《牡丹》:“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競誇天下無雙艷,獨占人間第一香。”牡丹因此有了“百花王”美稱。


五代徐熙畫的《牡丹圖》(網路圖片)

另宋朝歐陽修《洛陽牡丹記.花釋名》:“錢思公嘗曰:‘人謂牡丹花王,今姚黃真可為王,而魏花乃後也。’”故牡丹又得“花王”美譽。又宋時洛陽牡丹最盛,牡丹就有了“洛陽花”之稱,如唐李商隱《漫成》詩之一:“遠把龍山千裏雪,將來擬並洛陽花。”

古人在離別時,常以芍藥贈送遠行親友,故芍藥又稱為“可離”、“將離”。芍藥大而美,形似牡丹,故唐人稱牡丹為木芍藥。如《松窗雜錄》:“開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藥,即今牡丹也。”自註:“《開元天寶花木記》云:禁中呼木芍藥為牡丹。”唐朝開元年間,牡丹遍及長安,賞花風俗極盛,至宋則盛行於洛陽。群花中以牡丹第一,芍藥第二,故世稱牡丹為“花王”,芍藥為“花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