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敬天重德

黃帝與音樂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明心網】對古代中國人來說,音樂是聯系天神的工具。音樂不僅僅是享受和娛樂,也是調解天地關系的神聖禮節。

中國樂器的發明時間很早,在《詩經》一書中就經常提到各種樂器。根據史書記載,伏羲作瑟,女媧作蕭,伶倫作鐘,神農作五弦琴。

黃帝命伶倫制作樂律,訂定十二律(十二個音階)。伶倫在西山找到了粗細適中的竹子,用其中最結實的竹子削成竹笛。當他吹著自己做的笛子時,突然有幾只鳳凰降落在他身邊的樹上,公鳳首先唱了起來,它的第一個音與伶倫竹笛發出的聲音相同,接著又唱了五個音,伶倫很快的削出能發出這五個音的笛子。母凰唱了六個音,伶倫趕忙削出這六個音的竹笛。伶倫把十二支笛子按音序排好,就完成了十二律。為了永久的保存這十二個音,黃帝下令鑄造十二個能準確呈現笛音的銅鐘,之後,所有樂器的音階都必須與銅鐘相符。

黃帝除了命伶倫作鐘外,在與蚩尤的戰爭中,為了提升士氣,也曾制作一個特別的戰鼓,並親自擂鼓來提振軍威。這鼓是用住在東海的名叫“夔(音奎)”的怪獸的皮晾幹後作成的,鼓槌則是雷神身體裏最大的一根骨頭。當黃帝擂起這特別的戰鼓時,聲傳五百裏外,天地為之變色。

此外,黃帝在泰山會合天下鬼神時,曾制作名為《清角》的樂曲,這首曲子氣勢萬鈞,能“驚天地、泣鬼神”,是真正天上的樂曲,凡人是聽不得的。而黃帝在打敗蚩尤之後,為了慶祝勝利,又作了一部《-z鼓曲》,也是氣勢非凡的樂曲。


──轉自正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