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敬天重德

守節不屈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清言

【明心網】在神傳文化中,推崇做人要重節守義,把氣節、操守、道義看的很重,甚至寧可犧牲自己的性命也不能失節棄義,所以孔子說“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人,有殺身以成仁。”南宋文學家謝枋得便是這樣一位因為守節不屈而流芳百世的仁人志士。

謝枋得,字君直,號疊山,信州弋陽(今屬江西)人,南宋文學家。他自幼聰穎,為人剛直,將忠誠節義視為自己做人的準則。

謝枋得與文天祥是同科進士,被任為江東提刑、江西招諭史兼信州知府。次年南宋叛軍與元軍分別侵占江東,謝枋得組織軍隊抵抗,結果無援而敗,安仁和信州城全都失守。宋朝滅亡,謝枋得隱姓埋名進入福建建陽縣唐石山,每天穿著麻衣草鞋向東方哭泣,以示對宋朝的悼念。後來在建陽集市上為人算卦占蔔為生,但只收米和鞋,錢財一概謝絕,人們後來知道了他,都請他回去給子弟講學。

元朝建立,有大臣推薦宋朝名臣二十二人,將謝枋得位列第一,但謝枋得堅守氣節,雖然元朝屢次召請,但他都堅辭不出。後來想借舉薦來邀功的官員強制將他送往大都(今北京)。

臨行前,謝枋得賦詩道:“雲中松柏愈青青,扶植綱常在此行。天下豈無龔勝潔,人間何獨伯夷清。義高便覺身堪舍,禮重方知死甚輕。南八男兒終不屈,皇天上帝眼分明。”

謝枋得以詩言志,用伯夷不食周粟,餓死首陽山的典故,以及西漢末年王莽篡漢後,龔勝拒絕做官,叫人買好棺材後,絕飲食、絕言語十四天而卒的典故,以示自己寧死不屈、矢志不移的節氣。

他的朋友張叔仁對其氣節非常贊賞,和詩道:“打硬修行三十年,如今證驗作儒仙。人皆屈膝甘為下,公獨高聲罵向前。此去好憑三寸舌,再來不值半文錢。到頭畢竟全清潔,留取芳名萬古傳。”

臨行時,朋友劉洞齊、華父給他來送寒衣,謝枋得沒有接受,答詩曰:“平生愛讀龔勝傳,進退存亡斷得明。範叔綈袍雖見意,大顛衣服莫留行。此時要看英雄樣,好漢應無兒女情。只願諸賢扶世教,餓夫含笑死猶生。”

早在謝枋得率軍抗元時,其母親便被元軍俘虜,當時元軍想讓其勸降謝枋得,其母親大義凜然道:“誰讓我教兒子讀詩書、識禮義,懂得綱常倫理呢!如果他是個不知書明理,不懂綱常倫理的人,今天也就沒有這些事了。我甘願早死。”無奈之下,元軍只好將其母親釋放。

謝枋得自開始北上便開始只吃點蔬菜和水果,他希望在死前能祭拜一下去世的南宋謝太後和見一見被俘的恭帝。到了京城後,他詢問謝太後靈柩停放的地方,以及恭帝在哪裏,拜了兩拜便開始哭泣。然後便生病了,住到憫忠寺(今法源寺)中,看到墻上的《曹娥碑》,哭著說:“小小女子尚且還能如此,我難道不如你嗎!”

這裏的《曹娥碑》是指紀念東漢曹娥節孝感天的碑文,曹娥的父親溺於江中,多日不見屍體,曹娥當時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哭尋父親。七天後,她也投江,三天後抱著父親的屍體破水而出。後來歷朝歷代的帝王都對曹娥加封賜匾。

謝枋得自此開始拒絕飲食,絕食二十多天後與世長辭,終年六十四歲。明景泰七年九月,謝枋得與文天祥同賜謚,文天祥賜“忠烈”,謝枋得賜“文節”,名留青史,為後人垂範,受人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