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敬天重德

為什麼象棋棋盤上有“楚河”、“漢界”?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心語 整理

【明心網】象棋是一種鬥智有趣且老少鹹宜的活動。兩人相對而坐,面對“楚河漢界”盡情的調兵遣將廝殺一番,這對棋迷來說可真是其樂無窮。但是,為什麼棋盤上黑紅棋雙方的分界點要用“楚河”、“漢界”分呢?

關於象棋起源於何時,至今眾說紛紜。如北宋晁補之《廣象戲格.序》說∶“象戲兵戲也,黃帝之戰驅猛獸以為陣。象,獸之雄也,故戲兵以象戲名之。”即黃帝大戰蚩尤,驅猛獸以為陣;象是獸之雄,故以象戰為兵戰,所以認為象棋是黃帝所發明的。另一說法是象棋起源於戰國時期,如《潛確居類書》上載:“雍門周謂益嘗君:足下燕居,則鬥象棋,亦戰國之事也。蓋戰國用兵,故時人用戰爭之象為棋勢也。”也有的認為起源於北周武帝之時,如《太平禦覽》上載∶“周武帝造象戲”、明羅頎《物源》說:“周武帝作象棋”,當時的文學家庾信曾賦《象棋經賦》及《進象棋經賦》頌揚象棋。

不過比較可信而被認同的看法,認為“象棋”一詞最早見於戰國宋玉《楚辭.招魂》∶“菎蔽象棋,有六博兮。”和西漢劉向《戰國策.齊策》記載:“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築、彈琴、鬥雞、走犬、六博(象棋的前身)、蹴鞠者。”而現代流行的象棋,約成型於唐末宋初時。如《續藏經》中僧念常《佛祖歷代通載》,在唐文宗開成已未條下有“制象棋”三字,原註:“昔神農以日月星辰為象,唐相國牛僧孺用車、馬、將、士、卒加炮代之為機矣。”依據這個記載,唐朝之前象棋應該沒有炮,這正好和中國古代武器的發展相吻合。加炮之後才近似於現代的象棋,也可說是具有現代象棋的雛型了。

唐牛僧孺的《玄怪錄》中有一則神仙傳說《巴邛人》,巴邛地區有戶人家,橘園中結了兩枳奇異的橘子,有頭般大小。剖開一看,不見橘瓤,只見每枳橘子裏,都有兩位須眉斑白、面色紅潤的老頭兒“象戲於其中”。他們不僅分勝負,還有古怪的賭註,可見這“象戲”是一種新型的博戲。《玄怪錄》裏沒有說明象戲的玩法,但故事是發生在陳隋之間,所以這應該是北周武帝時的新棋類,但“橘中之樂”卻已成了古代象棋的別稱了。

在《玄怪錄》另一篇《岑順》中也記載了唐代寶應元年間的一件怪事。故事說汝南人岑順,暫宿在陜西一所廢宅時,每天晚上都聽到軍鼓之聲。有一天夜裏夢見一人自稱金象國的使者,告訴岑順將要和天那國的軍隊交鋒,並邀請岑順觀戰。這時岑順看到了墻壁下的兩個老鼠洞化作了城門,兩支軍隊各自嚴陣以待。有個軍師向金象國王建議作戰布局,說∶“天馬斜飛度三止,上將橫行系四方。輜車直入無回翔,六甲次弟不乖行。”國王點頭同意。果真一聲鼓響,一匹馬斜跳了三尺。又一聲鼓響,一名步卒橫行一尺。再一次鼓聲,車往前進。就這樣雙方你來我往,不一會兒天那軍大敗,天那國王敗逃到西南角。後來,岑順感覺怪異便挖開鼠洞,發現了一座古墓,“前有金床戲局,列馬滿枰,皆以金銅成形”。從這個故事可以發現,寶應年間的象戲,已有將、車、馬、卒等名目,馬行日步,車直來直往,卒只能進一步,而將可以滿場巡行,和現代象棋有不少相同之處。所以到現在日本還將寶應象棋當成中國象棋的別稱呢!

現代象棋約定型於北宋末年。北宋李清照《打馬圖經》所載的中國象棋棋盤,和現在的棋盤完全一樣。南宋陳元靚《事林廣記》中,記載了最早的兩局完整的象棋棋譜和最古老的排局“二龍出海勢”。所以在北宋之前,象棋歷經了由原始雛型到定型的發展和演變過程。

河南省的滎陽市是眾所周知的中國象棋之都。象棋棋盤上的“楚河”、“漢界”就在該市的廣武山上。“楚河漢界”這個名稱,據傳始於“楚漢相爭”。西元前二○四年,劉邦和項羽兩軍在此對壘。西元前二○三年,劉邦憑著豐富的糧草作後盾,揮師出兵攻打楚國,項羽則因糧盡兵潰,迫於無奈提出“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的停戰議和要求。從此便有了“楚河”、“漢界”之說。後人為銘記這次戰爭,且象棋又是模仿戰爭而來,因此就在象棋棋盤上打上了“楚河”、“漢界”。至今在滎陽市廣武山上還保留了兩座遙遙相望的古城遺址,西邊那座叫漢王城,東邊的叫霸王城,傳說就是當年的劉邦、項羽所築。兩城中間,有一條寬約300米的大溝,這就是人們所說的鴻溝,也就是象棋盤上“楚河”、“漢界”。

宋代以後,象棋已定型並在民間廣為流行。古往今來,還形成許多各式各樣的象棋文化。逢年過節,棋迷們喜歡撰寫棋聯,如清代左宗棠率兵西征時,有人藉此寫了∶“大帥用兵,士卒效命。車轔轔,馬蕭蕭,氣象巍巍。視此去,一炮成功,方不愧出將入相。”這棋聯把所有的棋子名都包含進去了。而棋詩中寫得最好的是明代王守仁的《哭象棋詩》,王守仁童年時,有一次和棋友在河岸對弈,因忘了吃飯,他的母親喚了數次都沒有覺察,王母氣得就把棋子扔入河中。王守仁當時惋惜不已,就吟出了一首巧嵌棋子名的妙詩∶“象棋在手樂悠悠,苦被嚴親一旦丟。兵卒墜河皆不救,將軍溺水一齊休。馬行千裏隨波去,士人三川逐浪流,炮響一聲天地震,象若心頭為人揪。”

棋譜則是奕棋高手們的實戰記錄,流傳至今最為有名的古棋譜為《橘中秘》、《梅花譜》、《竹香齋》等。這些棋譜不僅具有收藏價值,對於研究象棋的歷史淵源,和提升象棋棋藝水準有很大的實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