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見仁見智 > 雜談隨筆

荒原,人類特殊的審美情結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楊柳

【明心網】當我們進入一個人煙稀少的環境時,我們才感覺到自己視野的開闊,才感到身心的無比愉悅。比如你進入一片空曠的草原,所有綠色都包圍著你,特別是在夜晚來臨時,天上的星星和你組成一個無限的宇宙,你的精神會為此而振奮;在比如當你進入荒漠、雪野、戈壁和原始森林的時候,你總能有如此多的感慨和懷想,或者當你一個人佇立在海邊,或者當你一個人進入一個寂靜的荒島,你會發現你的人生意義的全部,你把自己全部融化到這種自然環境中去了。那麼,這些荒原究竟為什麼會有如此的魅力,而讓你對生命有如此多的感想呢?

這種對荒原的眷戀實際上是人類獨有的一種審美情結,它和人的內心的情感有直接的關系。人是一個孤獨的個體,在夜晚或者是一個人的時候最能夠感受到這種孤獨,並時常為此而感傷。而荒原是一種悲壯情緒,是一種憂郁和感傷,這兩種情緒的結合正好產生一種共鳴,由此而引發出對人生失落的追思。我們身處繁華的都市,被熱鬧寵愛,但我們需要有安靜並在安靜中尋找另一種人生。人來自自然而最終將去自然,荒原恰恰能把我們帶到我們的過去和未來。所以,我們對荒原有一種特殊的情結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那麼荒原美和自然美有什麼不同呢?自然美就是山水湖泊、小橋流水、杏花疏影,荒原美是一種棲鳥飛絕、月照霜河、大漠孤煙,前者是優雅,而後者是粗狂,前者更像是江南才女,而後者卻像是西北大漢。前者給人的第一印象是美,給人深入的印象是淺薄和小家子氣,而後者給人的第一印象是粗狂,給人深入的印象就是曠達和內省。前者給人的印象是自然的雕琢,而後者給人的印象是豪放的悲壯。因此,荒原給人帶來的更多的是孤獨之美、憂郁之美、悲壯之美。

人們的心靈在都市的繁華中不斷被科技和虛偽的人性所占有,人們出現情感的廢墟,心靈的廢墟與同樣空曠的荒原建立了一種等同關系,正如尼采所說:“沙漠生長了,悲哉,那心中有著沙漠的人!”“沙漠”是一種悲壯,也是我們心靈的一種溝通。社會動蕩和信仰的毀滅讓我們的心靈無所寄托,我們對荒原的崇尚也是對生活現狀的一種不滿或者是一種發泄。荒原那特有的悲涼、傷感的情調也正和我們的心靈相通融,促使人們真正走向人性最原始的善良和崇高。如果說都市的生活造成了人的自我封閉、自我迷失,那麼世界之外的夢想就成為我們心理上的又一種願望。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荒原也具有哲學意義。當你進入了一片神秘的沙漠,你會迷失方向,你不知道要何去何從,你發現世界是如此的廣闊,宇宙是如此的深邃,你自己投身於廣袤無垠的世界是多麼的渺小。於是你不斷從時間、空間等多方面尋找自己的位置。最終你無法找到屬於自己的真正的位置。你覺得自己在無限渺小的世界中活著,活的是那麼感傷和悲涼。那時,你多麼希望有一個無形的強大的力量把你帶入明朗的天地,來把握這個世界的方向,但是最終你發現一切的努力都是徒勞的是虛無的。

最後,我們在從荒原的藝術性來探討荒原的審美。藝術創作是一種情感的活動和力量,一種巨大的生命和時代感往往使藝術作品更加能夠產生足夠的震撼力,而這種震撼也正是人類的一種悲涼的情緒使然。觸景生情,正是荒原的這種孤獨、憂郁、悲壯等強烈的引發地,往往會產生許多震撼人心的藝術傑作。所以,作為一種神秘的力量,荒原的那種孤寂而悲壯的情緒使我們對生活往往充滿了更多的懷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