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卑不亢事權貴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明心網】宋高宗時,朝廷有位主考官陳之茂,他學識淵博且公正無私,在他考中進士在朝廷之上對策時,曾當著宰相秦檜。秦檜本欲將他除名,但在主考官再三保舉下,宋高宗才賜陳之茂“同進士出身”的品位。“同進士”就是進士的副榜,地位比進士低一等。陳之茂出仕後,政績卓著,逐步得到晉升。由於他精通儒家經典,朝廷任命他為進士考試的主考官。
進士考試是為國家選拔優秀人才,無論是選人者還是入選者,都要有很高的水準,不得半點含糊;尤其是通過進士考試的狀元還要經過皇帝親自面試,更不能有半點差池。
秦檜之孫秦塤參加了這次考試,但能否得中狀元還是個未知數。按常理,考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當朝宰相之孫,當主考官的哪個不想藉此機會巴結逢迎權貴,以圖自己升官晉級哪!而且一旦進入秦檜家族的勢力範圍,得官受祿,豈不易如反掌?然而為人正直的陳之茂卻不這樣想,更不這樣做,他認為,秦塤不過是一介考生,在考試時他與別人有著同等的機會和權利,不能因為他是宰相之孫就另眼相待。秦檜對此事卻極為重視,他認為權傾朝野的宰相之孫入選為狀元是天經地義、不成問題的,但為了確保無虞,還要對主考官耳提面命一番,於是命人找來了陳之茂。
陳之茂到了相府,秦檜先是詢問了許多關考試的情況,然後說:“我的孫子秦塤這次也考進士。我聽他的老師說,他的文章寫得很好,他是天下少有的奇才。你在閱卷時要仔細看看他的文章,如果能考上狀元,那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了。”
陳之茂雖與秦檜有過不愉快,但他並不欲以權泄憤,同時他也不能接受秦檜提出的暗示。依著陳之茂的秉性,面對這種情況他會拂袖而去,拒絕秦檜。但他知道,走了陳之茂,還會有張之茂、李之茂,與其用別人之手把秦塤推上去,不如由自己把不合格的秦塤拉下來。為國家選拔人才的責任和朝廷對自己的信任,促使陳之茂下了決心:以文章論高低。
陳之茂並不硬頂,他委婉地說:“秦大人,令孫既然才學出眾,想必一定能考好。只要他的文章確實出類拔萃,下官當然會錄取他為狀元。”粗粗地一聽,仿佛這是一種承諾,但仔細推敲,這種承諾卻是有前提的。秦檜當然不會想到一個主考官竟能給他軟釘子碰,於是信了陳之茂的話,並淡淡一笑,算是對陳之茂“承諾”的肯定,舉一舉手裏的茶杯,算是把陳之茂送走了。
考試的日子到了,應考的舉人紛紛來到考場。
秦塤畢竟是兩代狀元之後,答起題來不假思索,一揮而就。交卷後,陳之茂看了一下,不禁也十分喜愛,點頭稱贊。孰料,在眾舉人的考卷中,有一份越州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著名才子陸遊的文章吸引了陳之茂。陸文議論謹嚴,駐滿愛國熱情,還有一套進步的政治主張。陸遊的詩詞比秦塤更勝一等,相比之後,陳之茂毫不猶豫就把陸遊圈點為狀元。
發榜後,秦檜聽說狀元是山陰的陸遊,惱羞成怒,大罵陳之茂,罵他膽大包天,罵他目中無人。但木已成舟,也就無可奈何。好在還有由禮部主持的復試,秦檜準備在復試時再想辦法。
聰明的陳之茂,不等秦檜去禮部“活動”,先起具了一份報告,告知禮部:“本主考此次錄取的狀元是山陰的陸遊。”這樣,縱然秦檜去“走後門”,禮部也要考慮考慮。果然,第二年,禮部主持的復試,又評定陸遊為狀元。
秦檜當然不肯善罷幹休,其後,他羅織罪名,逼走陸遊,使秦塤以“狀元空缺”而自然遞補。可惜,“漏勺子舀不起水”,在皇帝主持的殿試中,秦塤的文章雜亂無章,文理不順,被皇帝欽定為第三名。秦檜再也沒有辦法了。
在奸臣當道、弄虛作假,小人趨炎附勢、營私舞弊的封建社會,主考官陳之茂不附權貴,敢於給當權者碰軟釘子,確是難能可貴。這不僅需要具有正直的勇氣,更需要具有超人的智慧。
(林曉輝、馬玉文著“古代名臣的智慧小故事”)
發稿:2003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