迂回巧諫奏奇效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明心網】在中國歷史上,曾出現過許多輔佐帝王治國安民,具有奇才異智的人物。劉伯溫是朱元章手下的一個謀臣,他不僅以超群的智謀,為朱元璋在軍事戰爭中掃盡敵手,稱王天下,立下了顯赫功勞,其後,他又以精通經史、深曉象數之才,善變通,理政事,使朱元璋成為一個開明的君主,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朱元璋占據應天府稱王以後,整天忙於軍事,對於政情民事無暇顧及,監牢裏關著許多嫌犯,案情無人查辦。這其中有許多是無辜的良民百姓,在裏面受冤吃苦。劉伯溫看在眼裏,急在心上。他想,得民心者得天下。朱元璋今王位已定,百官齊全,如不講法理,明是非,制止亂刑,寬以待民,從速處理這些積案,豈不是有失眾望,大業難成?他尋思著,要找個恰當的理由,合適的時機,向朱元璋提出處置積案的建議。
這一年天旱,連月無雨,河澗斷流,禾苗幹枯,眼看著遍地的莊稼就要顆粒無收。連年的戰火,加上天災,老百姓更加困苦饑餓,而且軍事行動也受到嚴重的影響,朱元璋十分焦急。一天,朱元璋特將劉伯溫找來,問道:“你通曉天文氣象,又負責此事,你看看老天爺什麼時候才能降甘露呀?”劉伯溫似乎早有所料,馬上答道:“看眼下的天氣,近幾天依然不會有雨。”“唉呀!”朱元璋嘆了口氣說:“這樣下去,莊稼旱死,田禾無收,老百姓不僅要挨餓,軍隊也要缺糧,這怎麼得了啊!”劉伯溫看到朱元璋望雨心切,心想,我此時可將處理積案與下雨除旱聯系起來,向王上奏請解決監牢案情之事。劉伯溫想到這兒,心生一計,說道:“主公,要解除旱情,其實不難,只需主公幫好一件大事,老天爺自然會降雨的。”“做何大事?”朱元璋迫不及待地追問。劉伯溫繞了個圈了,藉解除旱情,將處置積案的事情向朱元璋提了出來。
劉伯溫不愧有諸葛孔明之才,他以自己通曉天文觀察氣象的才識和經驗,預測到雖然近日無雨,但要不了多久,天氣就會有變化,由旱轉雨。在封建社會裏,人們大都信天信神,朱元璋也不例外。他奪天下取得軍事上的勝利,雖然是率領起義軍拼死拼活而得來的,但他心裏總認為這是上天有眼,天遂人願。劉伯溫正是利用了朱元璋心理上的這個特點。
“處置積案,怎麼老天就可落雨呢?”朱元璋接著又問劉伯溫。劉伯溫為使朱元璋確信旱情與積案緊密相聯,並不直接回答,而是繼續采取迂回的方法,把以往軍事戰爭中取得的勝利,做為“引證”。劉伯溫答道:“主公與陳友諒多次交戰,化險為夷,得以脫身,最終取得大勝,此乃天之所助也。如今主公王位既定,百事順心,天公卻偏偏不作美,連日無雨,一定是老天爺有了不樂意的地方。臣下外觀天象,常有陰氣郁結;內察府中政事,多有積案未了。下界有事,上天不平。所以,雖有龍而不行雲,雖有雲而不落雨。望主公盡快了結積案,老天必然稱快,即日落雨,當是無疑的。”
朱元璋聽完劉伯溫這一番天地之合的話語之後,仔細琢磨,覺得頗有道理。又聯想到劉伯溫往日觀察天象,都非常地靈驗,不容他不信,便回答說:“既然如此,就由你作主將那些積案盡快地處置吧!你要一律地據實辦理,盡快地了結。”
劉伯溫見此計告成,不敢耽擱,得了旨令,說辦就辦。即刻下令各處牢房,速速將關押著的犯人過堂審理,一一查過案情後,該釋放的釋放,該寬恕的寬恕,該平反的平反,該嚴辦的嚴辦。沒用幾天的時間,便將所有積案處理完畢。積案剛剛了結,天氣果然突變,大雨傾盆,直下得江河水滿,旱情全無。朱元璋一看果真見效,十分的高興,滿面笑容地誇贊劉伯溫:“誠吾之子房、孔明也!”
劉伯溫巧施小計,藉著除旱情了結積案,不僅解救了許多冤案中的無辜,而更主要的是使朱元璋得到了民心,在百官中提高了他的威望,為朱元璋後來做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奠定了基礎。
發稿:2003年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