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互聯網的窗口,民間的力量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東海一梟

人的適應環境的能力是很了不起的。一個人在封閉型的小屋子裏呆久了,感覺就會漸漸麻木、遲鈍起來,進一步更會視陰暗為光明、以窄小為寬大,甚者大小不分,黑白顛倒。我就一直生活在這樣的鐵屋子裏,雖然讀書多、交際廣、眼界頗寬,也能了解不少外面世界的信息、屋內事物的真相,卻也沒感覺怎樣的窒息和痛苦,而且經過十余年海上風濤的歷練拼搏,在物質金錢、人生經驗、處世能力、人際關系諸方面有所積累和“進步”,自我感覺有時還挺不錯的哩。墮地今將四十年,就這麼稀裏糊塗過下來了。盡管一直對那些肥頭大耳凸肚的所謂款爺充滿鄙視,但自己入仕無途從軍乏緣,在老妻和弟兄、親友們的鼓勵下,還是準備在商場上真正施展拳腳大幹一番……不幹無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呀。

忽然間鬼使神差觸了網,仿佛觸電,仿佛睜開了第三只眼睛,仿佛體內某種沈睡千年的東西忽然間驚醒過來、尖叫起來。感謝互聯網,為我打開了一扇暫新的窗口,不但讓我更加深入地了解、感悟外面世界的光明和精彩,也讓我真正發現了屋子裏遠遠近近大大小小許多事情的真相──有歷史的也有現實的,有社會的也有個人的。我常常獨坐深夜,面對網絡,如饑似渴地移動著鼠標,並常常感受到一陣陣撕心裂肺的痛苦和喘不過氣來的窒息!盡管早就知道自己與許多平頭百姓一樣,被蒙蔽被欺騙被強奸,隨著目光和思考的不斷深入,一種恥辱和憤怒的感覺還是愈來愈強烈!

在這個物質至上、欲望泛濫、精神墮落、信仰崩潰的時代,如果還有所謂的希望的話,只能在網上了。新聞、輿論的真實,事物、時代的真相,思想學術的真誠,在網上。網上代表民間,網壇就是江湖。

隨著網絡時代已經的到來,不免產生了一些負作用,如網絡垃圾、網絡色情、網絡暴力等。一些少男少女或成人聊天室、不入流的情感、文學類論壇,確實文學成分不高,甚至垃圾成堆,但網上許多以思想性取勝的網站、網壇、網刊,則是五彩繽紛、精華薈萃,遠非國內傳統學術刊物所能望塵。

這些網上媒體,都是值得擂三通金鼓隆重推薦的。遺憾的是不少海外優秀中文網站被屏蔽了!――有關部門如此嚴防死守,實在是可笑復可恥!須知奇士不可辱、真相不可蔽、民眾不可欺、歷史不可蒙呀。

還有網上的政論、思想名家,人數太多,數不勝數,論文采之飛揚、文筆之優美、見解之超卓、思想之新銳,許多人都達到了一流水平。他們論事則實事求是,論理則入木三分,論人則抽筋伐髓,論世則一針見血!與傳統刊物上大多數隔靴搔癢、隔霧看花、半遮半掩、欲說還休的文章,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正如王怡在接受《華夏時報》采訪時所說:“上網之後,我看到網絡的意義並不在文學的園地,而在思想的傳播。我在網上的寫作迅速從文學性轉向思想性甚至是學術性的寫作,也是部分的出於這種理解。對文學愛好者而言,網絡除了提供了一個新的成名渠道之外,沒有更大的價值。至少我看不到更大的價值。網上的寫作,和網下的寫作沒有絲毫品質和尺度上的差異。但思想性的寫作就不一樣了。今天的中文網絡世界,我覺得已經形成了一個迥異於傳媒也迥異於正規學術體制的思想空間。也形成了一個龐大的以網絡為主的寫作者和研究者群體,和旨在尋求傳播與表達的一大批民間的網絡媒體。網絡文學老實說拿來給傳統文學提鞋都還不配。但今天網絡上的思想和學術水平及其自由的品質,可以反過來說,中國絕大多數的所謂學術刊物包括各地所謂的中文核心期刊,拿來給學術網絡提鞋,那也是不配。網下的所謂學術,人文社科類的,少說有60%都是垃圾。但你到世紀中國、公法評論和思想評論這樣的網站去看,基本上已經沒有垃圾了。”

王怡所言也不免偏激,網絡文學就比傳統文學精彩高級的也不少,例如舊體詩詞,網上名家輩出,精品紛飛,許多網下名家和精品,倒是“提鞋都還不配”。

就新聞的真實性而言,其實對互聯網嗤之以鼻之流的話反過來說才對:傳統媒體──從中央到各地市縣的電視、廣播、報刊、雜志,大部分是垃圾。不是有人說嘛:宣傳部是假話批發部,電視臺是大話轉播臺,記者站是空話中轉站。

互聯網,堪稱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代表,也將是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代表,擋不住、阻不了、蔽不成,一切逆時代潮流而動的舉措都是愚蠢和徒勞的,縱然一時成功,必將付出更加高昂的代價。感謝網絡!互聯網萬歲!

原題為“互聯網萬歲”, 轉載時,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