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發展真相揭帷(三)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佚名(9)自上而下的腐敗問題
人是經濟活動的主體。人在經濟活動中的表現可以映射出一個國家的經濟狀態。在五、六十年代,中國曾湧現出王進喜,焦裕錄等人民的好幹部。
現在讓我們回到現實中的今天來,首先看一看今天的那些人民的”公仆“貪官汙吏在幹些什麼:
大紀元2001年11月17日報導,中共政壇最近因省部級以上高幹貪腐案件不斷遭揭發而混濁不堪,原公安部副部長李紀周被一審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原遼寧省副省長、瀋陽市長慕綏新,同樣一審被判死緩。2001年初,前雲南省長李嘉廷、福建省委副書記兼廈門市委書記石兆彬,也是因為貪汙而被開除黨籍。其他案件例如:
──江西省原副省長胡長清被處決,成為第一個因為腐敗被處死的中共省部級官員。
──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成克傑被處死,是中共建政之後,被處決職位最高的腐敗官員。
──原河北省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叢福奎,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原江西省委書記、省長倪獻策因為包庇走私,生活腐化,被開除黨籍,判處兩年有期徒刑。
──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副主席沙比爾,收受賄賂,亂搞男女關系,被撤職移送法辦。
──中共海南省委副書記、海南省省長梁湘,縱容妻子和兒子倒賣房產,越權審批進口汽車以索賄遭查處。
據中新社主辦的「新聞周刊」披露,總計一九九八年,省部級幹部十二人被查辦,其中有廣西自治區政府原副主席徐炳松受賄案、廣東省人大原副主任於飛以權謀私案、河北省人大原副主任姜殿武違紀違法案、湖北省原副省長孟慶平紀違法案等。
一九九九年查處省部級幹部十七人,其中包括寧波市原市委書記許運鴻以權謀私案,江西省原副省長胡長清索賄受賄案等。
沈陽市前市長慕綏新、副市長馬向東、檢察院檢察長劉實等二十多名副廳級以上的官員,被中紀委以貪汙腐敗、涉及黑社會等問題為由雙規或逮捕了。
2000年底,沈陽市前市長慕綏新及前妻被中紀委立案審查,除涉嫌與黑幫過往甚密外,慕本人也涉及嚴重貪汙問題,他女兒開設的公司更被指是他收受賄賂的中間人。
二000年查處省部級以上幹部二十二人,其中包括成克傑案、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秦昌典和市府原副主席王式惠失職瀆職案、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原副主席周文吉違反組織人事紀律案、湖北省原副省長李大強購股牟利案、國防科工委原副主任徐鵬航、全國紡織總會原會長吳文英貪瀆案等。
從九四年以來,軍隊所辦經濟實體的資本、收入,有百分之八十被高、中級幹部私人挪走。軍委辦主任董決駒,一個人在全國各地名勝之地,竟有九幢豪華別墅,十五輛豪華轎車。廣州軍區司令員,以經濟體資金,為自己買了六幢花園別墅,四輛豪華轎車。有了別墅,要裝修,國產的都不能用。軍事科學院副院長,從意大利進口私人住宅裝飾,花了十二萬美元。二炮副司令,安排家屬到歐美逛商場,購物購了二十五萬美元。廣州軍區七名軍級幹部,搬個家,裝修費高達一千二百萬元人民幣。衛生間設備,全從意大利進口,花了一百二十萬美元。平均每戶十八萬美元。
來自大陸兩會的最新消息,據介紹,去年大陸檢察機關集中力量查辦了一批貪汙賄賂犯罪大案要案。全年共立案偵查貪汙賄賂犯罪案件36447件40195人。在查辦的案件中,犯罪數額百萬元以上的1319件,涉嫌犯罪的黨政領導機關、行政執法機關、司法機關和經濟管理部門工作人員9452人,縣處級以上幹部2670人,雲南省原省長李嘉廷等6名省部級幹部依法受到追究。
去年,大陸法院共判處貪汙賄賂等職務犯罪分子20120人,其中省(部)級公務人
員5人,地(廳)級89人,縣(處)級419人。全國上下,大小貪官汙吏數不勝數,層出不窮。中國進入有史以來貪官汙吏最猖獗的時期。
(10)沒有企業道德:身處絕境的中國企業!
中國古人常講做人要有立身之本,就是人的”德“,而企業也有企業的立業之本,也就是要以”信譽為本“,以其誠實的勞動,換取了自己應得的利益,同時贏得良好的商譽,以求取得長遠發展。但當我們回首現代中國企業,特別是20年來的經濟改革中,在過度強調私有利益,個人欲望極度膨脹的社會環境下,全社會都面臨著嚴重的道德危機,信譽危機,其中集中體現在商業道德的真空。假冒偽劣產品和坑蒙拐騙行為成為了經濟生活中的普遍現象;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是股民人所共知的事實;銀行壞帳爛帳數額驚人;企業巨額詐騙案層出不窮,金額動輒以百億、千億人民幣計算。試想一下,建立在這種道德普遍敗壞基礎上的企業能夠生存嗎?能夠持續穩定發展嗎?表面的繁榮究竟還能維持多久呢?
僅舉幾個有代表性的數據。2001年上半年,中國官方財政部的一項調查發現,99%的上市公司都曾公布虛假的信息。在同一段時間裏,超過400個註冊會計師因為各種失信與造假行為而受到不同程度的處分,合同違法案件達到5338宗。那麼中國股市的頻頻暴跌也就是必然的結果了。再以合同詐騙為例,僅去年上半年,合同違法案件便有五千三百三十八起,涉案金額達十六億三千萬元人民幣,在外商最多的沿海省份尤其突出。而據中國消費者協會調查得出的結果更讓人吃驚,僅1998年,全國就有68.4%的消費者受到了商業欺詐行為的侵害。由此可以想見,中國有多少企業不是陷於在這些造假與欺騙之中呢?從商品的虛假,合同的虛假,到財務的虛假,到股市信息的虛假,以至最終國家統計數字的虛假。在今日中國的企業界,簡直沒有任何東西是真實可信的。
再比如中國銀行業中的一直不敢揭露出的嚴重危機。2002年1月,美國財政部貨幣監理署(簡稱OCC)與中國人民銀行發布聯合消息,對中行紐約分行的違規行為做出OCC有史以來最嚴厲的一次處罰,總計2000萬美元。此次罰款的原因是因為”不安全和不可靠的行為“遍及中國銀行在美國的三家分行,包括”協助一樁信用證詐騙案和一樁貸款詐騙案、未經許可提前放棄抵押品並隱瞞不報,以及其他可疑活動和潛在的詐騙行為“。比如因為和中行管理層的個人關系,一家金屬貿易公司獲得了貸款額1800萬美元,在所謂經營損失後全部報了壞賬。此外紐約中行又給了該公司5000萬美元低息貸款,而且允許其存至中行另一家分行,從中獲取息差。紐約中行還發出過1200萬美元貸款,據信受款者系該公司業主的妻子所持公司,此外另有300萬美元放款至其管家名下,這些錢最終都化為烏有。據公布數據,僅此在一九九二至二零零零年,紐約分行的損失額超過$3400萬美元。事實上,中國銀行的經營與國內同業相比還算較好的,其經營尚且如此,怪不得有不少海外金融界人士人認為,就銀行的財務狀況而言,中國銀行業所面臨的危機比大多數於九七年陷於金融危機的東南亞國家和在正經濟蕭條中的日本要嚴重得多。中國銀行業危矣!
令一個讓人驚心的例子是2001年曝光的千億元人民幣的廣東省汕頭市騙稅騙匯大案。
這是繼福建遠華走私大案逃稅八百億元人民幣後又一的經濟大案。該案所暴露的對國家財產的侵占程度,已到了瘋狂地步。據香港明報報導,汕頭市長李春洪透露,僅潮陽、普寧七百多戶企業,就涉嫌騙稅二十七億元,而這些犯法行為之猖獗,也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例如騙稅案,僅潮陽、普寧七百多戶企業中,無註冊、無資金、無產銷許可證的「三無」公司,就占了百分之六十五,虛開增值稅發票四萬多份,虛開稅額一百多億元,涉嫌騙稅超過二十七億元,其中超過十一億元已經到手。
一些不法分子連八十八歲的老太太、十六歲的小女孩的身分證都拿來開設假公司騙稅。而且做案者勾結港商,使其逃稅騙稅、逃匯騙匯、制假售假和洗黑錢業已成為一套完整的做案鏈條,並直接與中共內部高層領導攀上關系,因而更加有勢無恐。
對於這麼嚴重的騙稅騙匯問題,明報引述市長李春洪的話說,整個汕頭面都臨著一場信用危機。因為大陸不少地方已不敢和汕頭做生意,不敢要汕頭的貨,也不敢要汕頭開出的發票,「汕頭經濟特區已經到了非整治不可的生死攸關時刻」。
掀開的這些僅是冰山一角。那麼請您想一想,一個小小的汕頭市已是如此,整個中國大陸又是如何呢?還有多少大大小小的企業詐騙被隱藏起來、保護起來而不為人所知呢?而中國虛弱的國庫,脆弱的國民經濟,還在貧困線上掙紮著的百姓,又能承受得了幾個這樣的大蛀蟲呢?一旦虛假的表面被揭開,赤裸裸的真相恐怕會令中國百姓再也無法容忍的。現在面臨生死攸關時刻的不僅是一個小小的汕頭市,而是整個的中國經濟啊!
另一方面,還有多少人還敢投資大陸,還敢與中國做生意呢?無論是美國的華爾街日報,還是港臺的有關政府部門,還是歐洲的金融界,無不提醒本國、本地區的投資者要特別註意投資中國所要面臨的巨大信用風險,因為中國早已在被國外學者列為”低信任度國家。種種無可辯駁的事實已經使許多外來投資者的信心受到嚴重打擊,而不敢再有任何投資中國的設想了。
在中國,從上至下,貫穿經濟活動的一切都可以造假。與五八年的大躍進和六六年的文革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在當今的中國,假冒偽劣產品到處都是。各級貪官汙吏更是推波助瀾,為了討好上級和撈取政治資本,不擇手段假報經濟數據。而以此為依據的國家統計局,上下貫通,心領神會,造出一個又一個的經濟增長指數。
中國時報3月1日報道,中共國家統計局政策法規司長邵正南(音)向倫敦「金融時報」透露,去年五月到十月的一項調查發現至少六萬件違反「統計法」的案例,其中兩萬起已被司法機構起訴,罰款數額將近三千萬元人民幣。他還強調,如果執法單位更嚴格、經費更充裕,他們可以發現更多違規案例。
今天的中國,信譽危機似乎勝過了經濟危機。
至於說假冒偽劣產品更是比比皆是。以下僅舉幾例,以省世人:
毒大米:
“毒大米”最先在廣東出現,廣東省衛生部門在一次檢查中查獲“永康米業”、“港興精米廠”和“泰京米業”等三家不法廠家假冒的42種品牌大米達300多噸!更有353.6噸懷疑有毒的大米已被證實流入廣東市場。食用這類大米,輕則出現惡心等現象,長期食用還可能致癌。
“毛發水”醬油
有關部門就地封存了三凱生化廠的16噸“毛發水”,但這個廠已賣出11.6噸“毛發水”,6家醬油廠用這些“毛發水”勾兌的醬油達61噸,其中43.5噸已經銷售。
毒瓜子
但去年3月,福建寧德市發現瓜子市場部分拋光的黑瓜子中,摻入了有害物質礦物油。在這前後,廣州、南京、寧波、河北邢臺等地也發現摻入了礦物油的“毒瓜子”。
礦物油為工業用油,又稱基礎油,它含有重金屬、苯等芳香烴物質。食品中礦物油進入人體後,會刺激人體的消化系統,輕則可出現頭暈、惡心、嘔吐等癥狀;重則可危及人的神經系統,誘發神經系統疾病。
去年8月22日,廣東信宜市發生一起食用“瘦肉精”豬肉毒倒530人的惡性案件,這是迄今為止國內發生的中毒人數最多的同類案件;“瘦肉精”即興奮劑鹽酸克倫特羅,這是一種可致人中毒的違禁藥物;
餐桌上的甲醛
去年10月24日,廣州市場發現總量達10噸的懷疑含有甲醛的有毒蜜棗!部分已流入小型零售商鋪;8月22日,江蘇省江陰市發現一種掛面中含有甲醛;6月14日,湖南長沙市抽檢約800件冰凍墨魚仔,其中甲醛濃度最高的每公斤含量為30毫克;同年6月2日,浙江金華市發現一批粉絲含有化工原料甲醛,後查獲大批的毒粉絲;同年5月12日,武漢市發現糧食制品加工經營者普遍在米粉中添加甲醛增白,同時發現一些不法分子還在海鮮、竹筍等食品中大量使用甲醛。
造假使中國經濟和中國人民深受毒害,而輿論的造假則蒙蔽了人們的視聽。
(待續)
發稿:2002年4月1日
更新:2002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