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道白:香港政府的欺民之罪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道白

【新生12月27日訊】 “23條立法咨詢”是在民意的名目下進行的。在聖誕前夕23條立法咨詢截止時,香港政府表示,一共收到800多個團體9萬份支持和反對第23條立法的意見書,其中包括7千多份個人意見書。

暫且還不知道港府所認定的意見的具體內容。但是,港府顯然忽略了另外兩類民意動向。一是忽略了香港和國際上對23條立法的抗議和不滿。如香港40多個團體遞交的有19萬市民簽名的請願信、香港6萬人反對23條立法大遊行、幾十名國際知名專家學者的聯名信、英美和歐州議會等眾多西方國家的關註與反對、代表50萬人的26個國際媒體及團體的簽名運動、香港民主黨遞交的有二萬名市民反對23條立法的簽名等。

二是忽略了民意測驗的結果。據中文大學訪問853名市民的調查顯示,如果港府一意孤行通過立法,有近一成半市民即接近百萬人,將再上街示威;近四成五則表示會以簽名方式抗議;四成七市民不支持立法;過半數人認為,政府想藉立法擴張權力,大幅壓縮港人的自由和權利。

如果僅僅是無意的忽略,我想世人也能看清。但港府忽略“不利”的民意、引導“有利”的民意的歷史使人不能不警覺。比如,保安局秘書長湯顯明故意不接收數千名市民遞交的有19萬市民簽名的請願信,卻親自接收了支持立法的團體的簽名。

對反對23條的集會遊行,警方說有12,000人參加(主辦者說6萬人);對支持23條的集會,警方則估計有16,000人(主辦者說4萬人)。雖然警方給雙方都打了折扣,但警方給輿論的導向是:支持者超過了反對者。港府心中的“民意”,如果就是用這種壓制反對意見、擡高支持意見的方法“整理收集”得出的,那麼繼續用此法去分析界定9萬份意見書,其結果可能只能代表港府自己的意見,不能代表民意。

除了偏袒某些“民意”外,在關鍵問題上誤導民意也是香港政府一貫做法。在“23條立法咨詢”中,香港政府反復聲稱,起草這項咨詢是參考研究了許多西方民主國家的現行法律,籍此表明“23條立法”符合國際標準。然而,西方國家的立法原則是保障人民權利,限制政府權力。“23條”處處無限制地擴大政府權力,剝奪人民權利,與西方的立法精神完全背道而馳。

因此,在“23條立法咨詢”中,香港政府已經表現出它的不公正性。它對民意的收集和界定是有偏向和選擇的,而不是客觀和全面的。這就揭示了整個“23條立法咨詢”的騙局性質。表面上是政府在根據民意立法,實際上立法早已定了,民意只是一塊遮羞布,是掩人耳目的公關手段。“咨詢”一開始就用藍紙文件,能說明港府有意正視民意嗎?“咨詢”中經歷了自1989年以來最重大的6萬市民的反抗大遊行,而香港特首董建華和中聯辦主任高祀仁卻都揚言這不會影響立法。

如果香港政府是一個真正民選的政府,它就不會也不能忽視民眾的反對意見,尤其是當民眾的反對意見非常強大時。港府之所以能無視人民的聲音,說明它的權力並不來自於人民。

也許,香港政府有難言的苦衷。它雖不代表民眾,敢於欺民,卻畏於“欺君”。據報載,董建華能獲得北京對其第二任特首的背書,交換條件可能就是在任內替北京制定“23條立法”。“23條立法”的最初立意是要扼殺導致香港民眾對6.4的大規模支持以及揭露中共高層腐敗內幕的香港自由民主制度。近期北京要求港府加速“23條立法”則反映了江澤民對香港法輪功向大陸人員講真相的恐懼。無怪乎,人們說,對江政權的恭維和對港人的欺騙構成了第二任港府的特色。

香港政府犯下的欺民之罪,終究會遭到反彈。23條扼殺了民意和民權,這其中也包括了現在幫助推動立法的港府高官自身的權利。古人道:“其智而明者,所伏必眾;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後畏。”港府高官不該深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