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學者:“以德治國”為中心“堅持黨的領導”是無稽之談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據報導,由中共領導人江澤民挑選的理論家已經完成了“以德治國”理論的起草工作,可望近期推出。針對當前中國面臨的道德日益淪喪、社會危機四伏的狀況再次提出的“以德治國”主張,引起了不同反應。北美的一些學者表示,如果沒有實質內容和健全的法治,再好的主張也是裝門面的。以德治國的“解放思想”和“堅持黨的領導”自相矛盾
美國之音報道說,據稱,“以德治國”的核心是“堅持黨的領導”。加拿大溫哥華道格拉斯學院的歐陽光偉教授在接受美國之音采訪時表示,中國幾十年來基本上忽視了道德傳統的社會功能,又沒能建立新的有效的道德倫理。他表示提倡道德本身似有其積極意義,但他表示,以“德治國強”調哪些內容以及如何實行是更為重要的問題。
歐陽教授在談到中國的道德教育問題時表示,他贊成解放思想,但對於有關報導中所說的“以德治國”的核心是“堅持共產黨的領導”,他表示異議。他說:“解放思想,就不能受任何意識形態影響,要打破長期以來用一種意識形態作為主導的想法。要真正發展道德教育,就要鼓勵自由思考。如果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一元化的意識形態,就沒有辦法讓人民解放思想,積極探討”。
“堅持黨的領導”本身就違背道德
歐陽光偉還表示,道德是獨立的、超越時代和政黨派別的普遍原則。他說,如果現在提出的“以德治國”主要目的是“堅持黨的領導”,這本身就是和道德相違背的。他指出,“以德治國”理論目前看來還缺少實質內容,顯得有些空洞,並且更重要的是,要有包括法治等一系列相關的配套政策和措施,才可望深入人心,成為社會行為和個人行為的準則。他希望有人能為這個理論充實一套比較完整具體的可行方案。這位學者擔心,如果沒有具體可行的實質內容,這次提倡“以德治國”會跟過去50多年中國領導人提出的各種共產主義道德口號一樣再次流於形式,刮一陣風就無影無蹤了。
道德教育不能替代法治
美國丹佛大學國際問題研究生院的副教授趙穗生則表示,短期來看,“以德治國”似乎有助於改善中國共產黨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腐敗形像,有利於緩解中國的道德危機和信仰危機,但是口頭上的道德教育不能替代防止腐敗現像的法治和民主監督機制。
發稿:2002年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