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 面向人權──諾貝爾和平獎範圍的延伸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茉莉【新生12月11日訊】最近幾天,瑞典和挪威都在隆重舉辦慶祝諾貝爾獎一百周年的紀念活動。對於新世紀裏和平獎的頒獎傾向,挪威諾貝爾研究所所長倫德斯達有一個值得註意的表態。他說“未來數十年,可能會有更多人權鬥士贏得和平獎,此外,和平獎可能也會註重環保和新聞媒體等新的領域。”
把諾貝爾和平獎頒發給人權人士,一直是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受到批評的原因。尤其是一些侵犯人權的政府,他們譴責讓人權鬥士獲獎是“幹涉他國內政”。對於這些指責,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不予理睬。
一百年前,諾貝爾留下遺囑,對和平獎的要求是:獲獎者應當“對各民族的友好、常備軍隊的禁止或裁減和促進和平方面做出最多或最好的工作。”然而,世界已經改變。在諾貝爾去世幾十年之後,《聯合國人權宣言》對和平概念做出了新的闡釋,即認?:對人權的承認,是世界和平的基礎。
從那之後,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開始考慮擴大和平獎的頒發範圍,讓人權工作者在和平獎中獲得一席之地。1960年,第一個純粹的人權獎頒發給南非黑人“非國大”主席盧圖利。1964年,美國黑人權利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獲獎。
近幾十年來,人權成了頒獎的一個中心標準,人權人士獲獎的次數越來越多。
1974年,肖恩-麥克布賴德獲獎。作?愛爾蘭前外交部長,他在起草“歐洲人權公約”上做出了的貢獻。後來麥克布賴德在任大赦國際組織的主席、國際法學家委員會秘書長的工作時,努力促進國際社會認可“人權高於主權”的原則。
1975年,前蘇聯科學家、人權鬥士薩哈諾夫獲獎。薩哈諾夫強調:尊重個人不可侵犯的權利,是國際和平的唯一可靠基礎。這位人權捍衛者在獲獎演說中表示:“我的祖國中所有良心的囚徒、所有政治犯都和我分享諾貝爾和平獎的榮譽。”
1977年,國際大赦組織由於?因種族、宗教和政治見解而入獄的人提供了人道主義幫助,而獲得獎勵。廢除酷刑和死刑是國際大赦的中心工作。
1980年,阿根廷天主教徒、建築師埃斯基維爾獲獎。他追隨甘地的非暴力信仰,在阿根廷創立人權組織,抗議左右兩派的恐怖主義。
1983年,波蘭工人領袖瓦文薩獲獎,以表彰他選擇和平談判的道路?工人爭取權利。
1984年,南非德斯蒙德─圖圖大主教獲獎,以表彰他在?南非黑人爭取種族平等的權利中,使用和平的方式,所表現出來的勇氣和英雄主義。
1986年,伊利-韋塞爾獲獎。他是一位從納粹大屠殺中中幸存下來的作家,後來成?一個“人類寬廣的人道主義的強有力的發言人。”
1989年,身?西藏人民精神領袖的達賴喇嘛獲獎,以表彰他即使在面臨被侵犯的時刻,也一貫堅決主張采取非暴力的原則。
1999年,“無國界醫生”組織由於他們在從事人道救助工作的同時,也關註災難背後的人權問題而獲獎。
今天,挪威諾貝爾委員會更?堅信:只有尊重人權才有真正和平,他們因此更加堅定地挑戰“不幹涉原則”,聲明要獎勵更多的人權鬥士。
我們期待,在不遠的將來,中國的人權鬥士也能獲此殊榮。
發稿:2001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