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輿論監督的畸形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鄢烈山(節選)

翻開2001年10月下旬的報刊,可見我們的新聞輿論中有許多引人註目的熱點和焦點:APEC會議在中國上海召開,飛機、警察、警犬是怎樣保衛高官們的,他們的唐裝是何人設計、他們的宴會吃的幾道什麼菜;"我們贏了",與米盧教練"零距離"接觸的那個女記者李響,他們到底是什麼關系,李所在報社允諾給她月薪50萬是否合理;今天美國飛機又轟炸了哪裏,又有幾個阿富汗平民被炸死?關於阿富汗戰事,我外長是怎麼說來著,反恐打擊要有準確的目標,避免平民傷亡……這一切,當然都值得報道,因為有人感興趣,想知道,可營造歡樂祥和的輿論氛圍,或顯我人道立場、大國風範。

沒有人從當時的傳媒中得知,就在10月28日早晨,在渤海灣煙臺海域,也就是在發生過"盛魯號"、"大舜號"海難的地方,又發生了一起重大沈船事故,"通惠號"客貨混裝船在八九級大風中出航、起火、沈沒,"至當天中午,共救起5位幸存者,此後打撈起來的遇險者,全都是屍體"。"全都是"是多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無從知道,我至今無從知道!

這次海難事故,我是在2001年11月12日出版的《三聯生活周刊》上讀到的。我每天的工作要翻閱數十種主要報刊,只在這家發行量並不大的"生活周刊"上讀到這個消息。據該刊報道,當地記者報怨說:有了兩次處理海難的經驗,"當地部門處理得更熟練了",即封鎖消息更嚴、對記者看得更緊。采訪者被盯梢,幸存者被貼身"關照",死難者家屬被軟硬兼施加壓,都是題中之義。當事人(船主、管理部門、地方政府)之所以要這樣封鎖消息是順理成章的:這船根本就不該投入營運,不該那樣違章裝載,不該在那樣的天氣出海,一旦訴諸輿論,就難免有人坐牢、丟官、受處分,而不能賠幾萬塊錢了事。可是,我們的傳媒為什麼要與肇事者、責任人的立場保持一致呢?為什麼不考慮懲前斃後防止類似悲劇重演呢?難道中國平民的命比不上阿富汗人寶貴?難道真的中國人之死只有與美國人搭上瓜葛才特別有價值,才會受到舉國上下關註?

誰都明白,這都是控制報道權、操縱社會輿論的結果。正如時下在新聞業界內外流傳甚廣的一首歌謠所詠的:"輿論監督是條狗,天天蹲在"長"門口,"長"叫咬誰就咬誰,叫咬幾口咬幾口"。("輿論監督"四字在有些版本中被置換成具體欄目或節目,有的版本是"新聞記者"四字;至於"長"是報社社長、電視臺臺長還是宣傳部長並不重要,總之是長官)。"狗"的比喻,可謂窮形盡相。輿論監督,一般地說,不具觀賞性,不是討人喜歡的寵物,即不是叭兒狗,而是防盜攆賊的護院狗。但不論怎麼樣,良狗的特性是忠實於直接豢養它的主人,聽命於主人。這種奴性正是中國人鄙視狗的緣故。以狗比新聞記者,喻所謂的"輿論監督",正是對記者缺乏獨立人格、"輿論監督"一副奴顏媚骨的輕蔑和嘲謔。所謂"叫咬誰就咬誰",入木三分地刻劃了"輿論監督"的勢利與不公正;所謂"叫咬幾口咬幾口"則特別生動地表現了"輿論監督"的偽善--許多個案都是就事論事,糊弄百姓,即使歷盡曲折平反的冤獄也就是處罰幾個打手,幕後的主事者往往不去深究,連追問一句都不敢,還要奉送"高度重視"、"嚴肅處理"之類的恭維。

"輿論監督"為什麼會墮落成"狗"呢?

因為我們沒有賦予它獨立的品格,它不是屬於人民大眾的社會公器,而只是少數人掌控的政治工具。如果是社會公器,它就應只服從於憲法,以它自身的方式服務於公眾的利益,只認事實而不應屈從於某些人的意志與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