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九一一”發生在中國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新生11月29日訊】“九一一”過去兩個月了。為無辜逝去的數千生命哀痛的同時,我不禁在想:假如這一次事件發生在中國,情形又會怎麼樣?依我數十年的生活經驗,我以為,假如“九一一”發生在中國:
一、事件發生當日:各種傳媒依舊鶯歌燕舞、形勢大好,新聞照舊是國內“親切會見”、“重要講話”、“調研視察”、“強調指出”、“親切看望”等,國外則“颶風洪水”、“強烈地震”、“殺父弒母”、“重大傷亡”、“猛烈轟炸”等。
二、事發次日:各種傳媒依舊鶯歌燕舞、形勢大好。關於此次事件的小道消息已在民間悄然傳開,傳播這一消息的人則被公眾認為是“惟恐天下不亂”。
三、第三天:除了各種傳媒和大部分農村,人們都已聽說了這一事件,人們開始慢慢地信了,可並不全信,因為“權威人士”尚未發話。
四、第四天:電視、廣播的早間新聞節目播出一則簡訊:我國某某市兩幢高樓發生爆炸。按慣例,這則簡訊一般放在該次新聞節目的第六條以後或最後,而且沒有說明事件發生的時間等細節。這會引起還收聽、收看新聞節目的民眾的猜疑。但不要緊,也許會有一兩家吃了豹子膽的報紙會多透露出點消息,雖然還是不全面。
五、第五天:電視、廣播的早間新聞節目將詳細介紹此次事件的情況,除了被困人數及已傷亡人數以外的包括領導人的強烈譴責或抗議、人民子弟兵們搶險的英勇、當地政治、經濟、社會秩序的正常運作等細節都將被介紹到。報紙也將會在頭版作相似內容的介紹。晚間新聞在介紹完“親切會見”、“重要講話”等之後,會用相對長的時間介紹此次事件的來龍去脈,會出現幾個西裝革履的戴安全帽的領導人指點江山的特寫――此為“牽動領導人的心”;會出現幾幅子弟兵揮汗刨廢墟的畫面,背景中會有救護車和白大褂的身影――此為“人民子弟兵愛人民”、“爭分奪秒忙救災”; 被困人數及已傷亡人數仍然是個謎。接下來的一則新聞則應當是該市正在舉行的一場大型文藝晚會或該市人民齊聚休閑場所喜氣洋洋的情景,以證明該市一切正常如昔。
六、第六天:電視、廣播上關於此次事件的熱度已經下降,只有個別報紙還在刊登有關此事的報導。
七、接下來的幾天裏,各種傳媒繼續報導說:搶險救災工作還在緊張有序地進行著。
八、第十五天:各種傳媒異口同聲地說:“在……的親切關懷和英明指揮下,我英雄的……成功地把此次事件的造成的損失降低到最小。……”依慣例,此次兩幢百層大樓劇烈爆炸並快速倒塌最多只能導致不超過156人死亡,其中包括4位外國人,導致358人受傷,其中包括7位外國人。
九、各種傳媒對此事件從此三緘其口。理賠工作在幕後緊張進行,按慣例,遇難者的賠付標準是:外國人每人20萬,中國人非農業戶口的每人5萬元,農業戶口的每人1.5萬元……在“強烈譴責和抗議”聲中,此事件慢慢成為歷史,人們在淘生活賺大錢奔小康的休閑或忙碌中,再也想不起曾經有這麼一件事,就發生在我們的國家,發生在我們身邊,差點發生在我們頭上。
天並不冷,卻有一股涼意從我的後背騰起,讓我大大打了一個冷顫。
發稿:2001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