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和传承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文:正路前几年乡里重修族谱,父亲拿回来一大盒精美的线装版家谱。闲来翻了翻,才知道家里的先祖也曾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还有位竟然与岳飞有一段善缘。后来宗族在中原大地各处开枝散叶,由此便天各一方。
想起长辈谈到修谱时的隆重,才知道属于我们那专有的“过时节”的来历。那一天竟然是为了将氏族的新生儿记入家谱的大日子。在这之前,我一直以为那天就是每家每户忙着请客吃饭和突然从四面八方涌来的商贩组成的一场大型赶集而已。
不过这可由不得我不这么想,修族谱这项活动早被禁了多年,而“过时节”确实已经沦为了一场大型的赶集现场和全体村民的“赌博”集会了。
我继续翻看,序言后面乃是历代先祖的“家规”、“家训”,这都是些古老的名词,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子孙才德超众、孝行无亏、和睦于族里者,旌异之”、“子孙不肖,干犯忤逆大罪,竟于祠堂内痛治”。原来祠堂有这样的公用------惩治不肖子孙。
在古代,族长一声令下,鞭笞便抽打在那些为非作歹的子孙身上。爱之深,责之切,总要好过被官府抓捕判刑吧。难怪古代的官吏人数如此稀少,毕竟各氏族内都已承担了大部分的社会责任。
我暗暗点头,这奖惩措施对我们现代家庭来说太有意义了。现在有许多小孩专横跋扈,难以教养,皆因没有惩罚而只有奖励之故。想起和朋友聚会时,他的小孩发起了脾气,不肯吃饭,他安慰、劝说、讲道理,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我佩服他的耐心,但直到饭局结束他们父子都没有动一下筷子,故也深为鉴之。
“欲振家声,须读书为第一义”、“子孙资敏者,延明师以启之”、“倘资鲁不堪作养,即付以耕锄之质”。这是定下了家族的发展规划路线,实属明智。耕读,曾是我乡传统,晴耕雨读,早耕晚读,颇有古之贤风。
“发言务须谨慎”、“遇尊长要敬畏小心”、“饮食随常,珍奇好玩切宜戒之”……大部分家训都和其他的古代家训一样,都是为了教导后辈子孙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伦常。
我是一个没有规矩的人,长久以来一直想摆脱这种负面形像,却感到困难非常,因为没有一个良好的参照。记得刚工作之时,主管带着我们请客户吃饭,客户和主管还在谈生意,而我早拿起筷子大快朵颐。年长些的同事后来好心提醒我,我却在内心嘲笑她胆小、规矩多,现在想想真是无地自容。
自小父母就没有怎么教过我规矩,不是他们不想教,他们自己也模棱两可,但是他们的上一辈却很懂规矩。所以我吃饭不会捧着饭碗,坐着就翘起二郎腿,遇到长辈根本不知道该喊什么称谓,大多数情况下只能点头示意……
父母成长的年岁,中共发动了文化大革命,摧毁了一切传统、道德、礼仪,他们正忙着造反呢!他们反抗大人、师长,家族的长辈也忌惮他们三分,深怕一个检举揭发毁了全家。他们那一代,有着中共留下的强烈印记。平日里夫妻间争吵不断,家族中说长论短,工作中勾心斗角,教育子女毫无章法,非打即骂,婆媳关系势同冰碳,只顾着自己各自的长辈。这都是发生在我身边感受最深却又最无可奈何的事情。
爷爷说,当年他们为了保护族谱想尽了办法,当时的族谱刻在木板上,为了躲避中共的破坏,长辈就用泥巴涂抹掩盖,然后各个家庭互相传递保护,而且还要想办法瞒着那些忙着造反的孩子们的举报。实在是难上加难,险上加险。就是这样,族谱也悉数被毁,我看着厚厚的一摞族谱,不禁感慨,原来我现在看到的这些也只是有幸保存下来的九牛一毛而已。
想想过去一个家族几十人、上百人生活在一起,现在看来简直就是奇迹。终于知道为什么中共要想尽办法毁了这些族谱。原来,这就是宗族,是承载中华文明的最小单元,是塑造人格、修养品性的学校。中共不摧毁它们,如何能将共产邪说强加给那些恪守本分、敬天信神的中国人?
没有家训,没有孝、敬、礼、让的传统道德规范,媳妇和婆婆两个人就可以把家庭搞得鸡飞狗跳。如今乡里赌博之恶习泛滥,好勇斗狠之“威名”远播,皆中共之“功”也。
再后面记录了宗族里德高望重之人的事迹,看完不由得生出自豪感来。原来宗族中有这么多了不起的人,皆是道德高尚之仁人君子。我曾经也是那个视古人为落后、愚昧的无知者。但这由不得我,我们这一整代人都是如此。我问过妻子是否知道她的祖上是谁。她摇摇头,连太爷爷的姓名都说不出来。我告诉她,你们祠堂里写着你们祖上曾在唐玄宗一朝当大官,而且还是一个法术高深的修道人。她惊讶非常,好像从没有人和她说过这些。
不只是我的妻子,我也问过不少同龄人,几乎没人知道自己的先祖是谁。哎,真是可悲!我们这一代,被中共连“根”拔起,被动的成了数典忘祖的不肖子孙。
再下面的内容就是宗族内各支系的名字,我甚至可以很清楚的查到百里之外的同宗之人的姓名。汉献帝为何仅凭家谱就能确认刘备为皇叔,今天,终于有了具象化的解答。
承传,确实是一个伟大的词汇,厚厚的族谱不只是一份份陌生的名单,那是中华历史大脉中的毛细血管,更是传承道德、血脉的容器。中国人常和同姓之人说“五百年前是一家”,这可不是简单的攀亲戚,套近乎,而是源自宗族带来的血缘之亲,更是浮世中互相帮扶的温情。从根上说,我们不是马列之徒,而是中华儿女,是炎黄子孙。
发稿:2025年11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