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炼文化世界回眸再现辉煌
道德升华缘归大法病祛身轻佛光普照今日神话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时空中外预言科学新见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恶扬善曝光邪恶慈悲为怀
人生百态 社会乱象红朝谎言华夏浩劫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怒人怨因缘启示
深思明鉴心明眼亮信仰漫谈杂谈随笔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启示诗文乐画
国际声援天地正气良知永存紧急救援
主页 > 五千文明 > 历史回廊

守京城、抗金兵北宋名臣李纲的忠义故事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文:柳笛

两宋之交,是一个战火纷飞的悲壮年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传奇时代。留名青史的英雄豪杰中,武有“中兴四将”,文有“南宋四名臣”。其中的名臣李纲,虽是一位文官,却像一道坚固的长城,守卫北宋都城开封,连金兵都是他的手下败将!

李纲一生坚持抗金,如果说皇帝坚持重用他,可怕的“靖康之耻”也许就不会发生。当金人第一次南下攻宋,直逼开封时,掌管礼乐的李纲就向皇帝分析宋金局势,大胆提出救国之策。他的建议是,让徽宗禅让帝位给太子,也就是拥立后来的宋钦宗。

哇,李纲一个臣子,居然要影响皇位的传承,难道是要把持朝政?他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了好友吴敏:“让太子作开封的长官,不就是让他留下来镇守京城吗?金兵这么猖獗,如果太子不登基,就没有足够的权威招揽天下豪杰。太子恭谦节俭的美德天下闻名,足以继承皇位,你身为言官,为什么不向皇帝建议呢?”

第二天,徽宗果然要召见李纲商议。为了表明心迹,李纲毅然划破手臂,以血为墨写成一道奏折,吐露心声:“太子监国,是平常的礼法。现在大敌入侵,生死存亡就在一瞬间,难道还要固守常礼吗?太子名份不正却掌握大权,怎么号召天下英雄呢?如果能让太子登基,让他为陛下保卫社稷,收拢将士誓死护国的忠心,这样天下才能保住啊!”

这封带血的奏折,让徽宗接受了禅让建议。太子,也就是宋钦宗即位后,李纲又怀着忧国忧民的忠心,劝谏皇帝要顺应天意和民心,消除边患、远离奸臣,重振宋朝国势。当有大臣提议向金国割地求和时,李纲义正词严地拒绝:“祖先的疆土,应该誓死守卫,即使是一尺一寸都不能割让给别人!”

第二年,宗翰率兵渡过黄河,来势汹汹,徽宗南逃,留守的钦宗同样畏惧金兵,被主和派大臣怂恿,也想弃城逃走。李纲据理力争:“今日之计,应该整顿兵马,稳定民心,等待援军到来。”他甚至哭泣着跪拜,以死请求钦宗留下抗金。君臣议政时,李纲还勇敢地向皇帝发誓:“如果让我领兵作战,我愿以死相报!”

于是,李纲全权负责开封的守卫重任,带领军民修城楼、造武器,在城墙的四面分别安置一万多的守兵,并且日夜练兵,毫不松懈。金兵攻城时,开封可说是固若金汤。李纲亲自督战,命勇士们用绳索从城墙上吊下去,奋力杀敌。这一仗,宋军战杀金兵头目十几人,士兵数千人!而金兵发现开封已有防备,徽宗也禅让帝位,立刻罢兵离去。

宋军虽然打了胜仗,宋金议和却在进行中。面对金人的贪婪要求,李纲坚决反对议和,并亲率将士和金人大战,利用神臂弩大破敌军。金人撤退时,他还派遣宋军像“澶渊之盟”一样监督他们回国,并伺机袭击。

李纲作为文官,却铁骨铮铮,能够克敌制胜,捍卫宋室尊严,他的忠义和勇气令人敬佩!但是他不幸遭到主和派大臣的排挤和诬陷,竟在危难关头被赶出朝廷,而开封也失去了最后一道防线。不久,金兵再次攻宋,钦宗才想起倔强而忠诚的李纲,想起用他回京救国。谁知,李纲远在长沙,当他得到命令时,金兵早已冲破开封城门,俘获徽钦二帝以及宫人、财宝无数。这就是宋朝最大的悲剧“靖康之变”,也是北宋国运的终结。

《宋史》曾做出假设,如果李纲能够不受阻挠地坚持抗金事业,二帝何至于被掳,南宋又何至于偏安一方?看来重用君子、远离小人正是皇帝治国的千古不变的道理。

而李纲一生心系社稷和百姓的安危,即使屡遭贬谪,也始终不改变自己的心志。史书还说,每次宋金谈判时,金人一定要过问李纲、赵鼎等大臣是否安好,原来,李纲的忠烈义气连敌国都深深敬服,他的丹心日月可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