仨秀才赶考 谁能高中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神传文化,博大精深,滋养着朝朝代代的各族裔人们。那时候,上至高官显贵,下至黎民百姓,都以遵从礼仪,重德修身为荣。所以,古老的中国一直被外国称为令人向往的礼仪之邦。那时的人们行礼仪,并非只是表面的对人恭敬礼貌,而是内心修为的真实体现,而这一切对人生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下面这个有趣的故事会给你答案。话说唐朝时候有三位秀才,年纪大一点的叫学礼,年纪稍小点的叫学文,另一位叫学富。他们在一起寒窗三载,苦读诗书,那一年正值大比(古代的大考),于是一道上京赶考。
三人匆忙赶路,眼看天色已晚,只好到路边一座茅屋里去借宿。茅屋里住着一位白发银须的庄稼汉。学礼深鞠一躬,学文打躬作揖,彬彬有礼地向老者求宿,只有学富昂首挺胸,直立不动。
老汉乐呵呵地说:“原来是三位秀才啊,难得,难得。”说罢,热情的招呼他们用饭,安排床铺。饭后,学富故意问老汉:“老伯,我们三人赶考,你猜猜,都能考中么?”
老汉捋捋银须,说:“你们三人,只有一人高中。” 谁哪?仨秀才惊诧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要老汉直说。
老汉说:“你们三人,学礼今年考中;学文第二次考中;学富,你大约不会中的。”学富听了很不高兴。
第二天,他们告别老汉上路了。路上,学文说:“学礼兄长,照老者的话说,你今年要高中了!”学富不以为然地说:“哼,老头子懂得什么!”
三人一路晓行夜宿,千辛万苦地赶到了京城。考试结果,学礼当真中了。第二次,学文也中了,只有学富连年赶考,总是不中。
又过了几年,学富有些灰心,心想:为什么一个种田人会讲得那么准。越想越奇怪,他决定找老汉问个究竟。
老汉年纪已经很大了,但还是童颜鹤发,精神抖擞。当老汉听明白学富的来意后,就说:“我是随便讲讲的,只是认为学礼最知礼貌,鞠躬行礼;学文也知礼貌,低头作揖。我听古人说,‘善读者知礼’,这是原因之一。第二个原因,按照稻谷来说,弯腰的已经成熟,弯头的还没成熟,直挺挺的却是瘪谷哪。我是按照这样的道理同你们开开玩笑罢了!”
学富听后,羞愧得满脸通红。告别老汉回到家里,一边认真读书,一边认真学《礼》,一年以后,他终于考中了。
发稿:2013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