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性回归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许劲男【明心网】「911」这一改变历史的事件已过去三年了。
它在我的心里,彷佛就在昨日。
2001年9月25日,我乘美联航班飞赴美国,美联航因两周前的突发事件而停航几日,现在刚刚开通。飞机上面空空荡荡,几百座的巨型飞机,只有屈指可数的二、三十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几个人敢坐飞机,更没有几个人敢乘飞机在此时飞赴美国。这是一段令美国刻骨铭心的伤痛日子,也是一段永存史册的日子。
此时的我,可以平躺在联成一排的沙发椅上,因为我的身边,是大片大片的空座位,你可以明显地感到机乘人员的笑容是僵硬的,尽管她们仍然不失风度。仅仅在两周前,化妆为乘客的恐怖份子像魔鬼一样袭击了她们,把他们自己和全机的鲜活生命无情地交付给钢筋混凝土大厦,对于热爱生命的人来说,这是真正的恐怖。我可以理解她们僵硬的笑容,和她们窃窃私语时不自然的眼神,以及准备随时有所动作的警觉。
但是我来了,在双子座的硝烟还没有散尽的时候,在惊恐的眼神还没有从脸上消退的时候。
此时的我,持有一个多月前刚签下来的签证,赴美国科罗拉多州派克斯匹克大学作访问学者,按计划先赴纽约参观访问,然后再转机去科罗拉多州。
飞机上隆隆的马达声,和这特别时刻下的特殊环境,使我没有丝毫的睡意,自踏上飞机的第一步起,我就对自己在这样的时刻被安排前来美国而惊奇不已,我隐隐地感觉到:历史,让我在这特殊时刻前来见证美国。
出国前,我所任职的学校刚刚开学,上课没几天,就发生了「911」,藉著让同学们练习英语口语表达的机会,我请不同班级的同学谈一谈对「911」的认识。
这是一群朝气蓬勃的年青人,正处在认知的黄金年龄,在社会日益多元化的环境影响下,他们在一些事情上很有自己的见解,有时颇令我暗自赞许。有时你可以感觉到在他们身上有一种出乎于年龄局限的成熟。
在课堂上的自由发言时间,他们与往常一样,在自由轻松的气氛中畅所欲言。毕竟,「911」是发生在一个遥远国度的事情,它发生在地球的另一边,我们在这里闻不到爆炸的硝烟,感觉不到爆炸的热浪,从电视的报导中也看不到因痛苦而扭曲的脸庞,没有人告诉他们消防员和那么多不同职业的陌生人之间的那么多动人故事,没有人讲述亲人之间因此事件而体现出的那么多情感、担忧、恐惧、悲痛、悔恨、自责、失落、怀念……,这些都没有。本地电视台上是轻描淡写的几个飞机撞向大楼的瞬间镜头,然后是冒著滚滚黑烟的大楼的特写,然后又是碟碟不休的本地新闻。间或电视里出现几个对国际政治不很精通,但是在观念上却很见精心准备的特约评论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尽管这些我都清楚,但当我听到同学们的发言后,我还是震惊了。他们的发言像是经过了排练,尽管我知道他们根本没有这样的机会。从他们的发言中,我听到了「霸权主义」、「报应」、「自作自受」等汉语词汇夹杂在英文句子中。我知道,如果他们知道这些词的英文表达时,一定会自豪地大声说出来。在这里,你同样会感觉到他们超越年龄的「成熟」。
我轻轻地叫停了发言,我知道,是到了用本民族的语言来说明一些道理的时候了。
我说,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些镜头,一些人从几十层楼的高度跳下,他们不愿忍受烈焰慢慢地烤死,他们宁愿一了百了。
他们也许一辈子也没有作过甚么对不起别人的事,他们也许家里有靠他们抚养的孩子,有靠他们赡养的老人,有急切盼望他们归来的爱人,他们不得不奋身一跃,来结束如此值得人留恋的人世间,来结束这本不该由人来承受的炽热火焰,这是怎样的悲剧啊。也许他们和我们的信仰不同,也许他们和我们喜欢的社会制度不同,也许他们和我们的肤色和语言都不同,但作为同样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同样呼吸同一口空气的人,我们是否有求同存异的胸怀和度量,是否有人类共有的同情之心,是否有悲怜同类的慈悲情怀呢?
同学们从刚才的喜形于色中沉寂下来了,很显然地,他们不曾从这样一个角度思考过问题。而现在,他们开始认真思考我的问题了。
他们在思考他们的问题,我也在思考我的问题。
究竟是甚么样的社会制度,会让我的学生,在成熟的外表下,时不时出现不太成熟的心态,时不时出现愤激的心理状态,时不时出现偏离人性的思考呢?
在这种社会制度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爱情怀鲜有现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展现善良人性的道德标准难觅踪迹,在这种社会制度下,「朝闻道,夕死可矣」的追求真理的人性辉煌竟然黯淡无光。而「泛爱众而亲仁」的人性思想,只能从古典书籍中去管窥。在这里,你只有「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的感慨。
我要用自己的眼睛,去一片陌生的国度里寻找,寻找人性的辉煌。
在纽约下了飞机,费兰肯斯坦教授陪我坐船沿河参观曼哈顿岛,绕过自由女神像遥望双子座遗迹,他不经意地问我,你们学校的人对「911」怎么看?看著他善良的眼睛,看著双子座遗迹袅袅升起的青烟,我默默无语。
但愿有一天,人性回归我的祖国。@
(大纪元)
发稿:2004年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