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仁无私 无荣无辱大境界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新生9月2日讯】殷商后代的宋国,有一个官居大宰,名叫荡的人物。有一次他特去向庄子请教“仁”的道理。 庄子听了他的提问后,说:“就是虎狼也会有仁性的。”
荡不理解庄子这句话的意思,就问道:“这句话的真正的含意是什么呢?”
庄子说:“父子相亲,为什么不是仁?人有父子关系,虎狼亦有父子关系。”
荡忙说:“我向先生请教的是至仁,大仁。”
庄子心想:至仁者无亲无私,一视偏私。这“至仁”是那么好说的吗?所以淡淡的回答说:“至仁是超乎亲爱之本性的无私境界。”言下之意,你问这些有什用呢?
这荡也许是初生牛犊,也许自认为官居大宰职位,平时与人讨论这一问题亦多,所以自然对引亦有一定见解和认识。于是说道:“我荡也常听人说:无亲便不爱,不爱便不孝。所以说:无亲便不爱,不爱便不孝。所以说至仁不孝,可以吗?”
庄子说:“不是这样的,至仁最高的境界,孝还不足以说明它。你所说的不仅并没有超过孝,而且是没有达到孝的境界。你往南走向楚国的城邑郢都,便不会看到最北方的冥山,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方向相反,距离越来越遥远。”
庄子看着似懂非懂的荡,接说道:“所以说:用敬来行孝容易,用爱来行孝难;用爱来行孝容易,使父母安适难;使父母不牵挂我容易,使天下安适难,使天上安适容易,让天下忘我难。”
庄子继续论辩道:“蔑视尧舜,不足以为德;泽及万世,而天下不知;难道还要赞叹夸称孝吗?孝悌仁义,忠信贞廉,这些是被称为美德,而劳苦人性的!所以都是不足崇尚的。”他最后总括道:“所以说最尊贵的,一国的爵位可以弃之不顾;最富足的,一国的财华可以弃之不顾;最显荣的,任何名誉可以弃之不顾。因此,大道是永恒不变的。”
发稿:2002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