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炼文化世界回眸再现辉煌
道德升华缘归大法病祛身轻佛光普照今日神话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时空中外预言科学新见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恶扬善曝光邪恶慈悲为怀
人生百态 社会乱象红朝谎言华夏浩劫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怒人怨因缘启示
深思明鉴心明眼亮信仰漫谈杂谈随笔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启示诗文乐画
国际声援天地正气良知永存紧急救援
主页 > 五千文明 > 敬天重德

贫不失志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新生8月5日讯】战国时,与庄子同时代的还有一位很有学问的郑国人,名叫列御寇。那时,参有学问的人,人们喜欢在其姓氏后加“子”尊称之,所以列御寇则被人们尊称为“列子”。列子为后代留下了一部颇有影响的著作,即以其名号为书名的《列子》。此书之要旨是导人“秉要执本、清虚无为",所以后世将其归入道家书。唐代开元时敕封为“冲虚观妙真君”。

列子不仅学问渊博,而且是非之标准、生活之准则也十分明确,其人品道德的修为更是高尚。

有一天他门下的弟子严恢向他求救说:“得闻大道之人,都能富贵吗?”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不好回答。得闻大道者,一般都是操守高尚者,但人世间的好人地不一定都能得到好报啊!既然如此,那么面对这个事实又有谁愿去做这种难做的好人呢?假如社会中没有好人,那么这个社会还会有什么文明和希望?所以古来今来的圣人贤哲无不为培养身秉正气的好人而不懈努力。这是贤哲们的事业。

所以,列子略微思考了一下便回答说:“桀纣唯轻道而重利是以亡!”他没有正面回答弟子的问题,而是说:桀纣本来是富有高贵的殷帝王,但因轻视道德心,凡利忘义,生活中穷奢极欲,最后终于得到亡国、破家、杀身的报应。

列御寇在郑国居住了四十余年,郑都朝野对列子这位有大学问的有道之士,竟然毫无所知。这当然有他和光同尘,修为高超,不招摇显名的原因,但也表明郑国君臣不重视人才,对都邑人士茫茫无知。

列子在郑时,经济拮据,穷困潦倒,都邑人士常常见他面有饥馑之色。一次,一位列国使者入郑拜访列子时,发现这位自己平生仰慕的有道之士,竟然在经常饿肚皮的情况下孜孜以求大道,十分感动!也为郑国如引慢待人才而不平。使者乘与郑相子阳见面的机会,尖锐地提问道:“列御寇是天上皆知的有道之士,居住在你们闻国却如此穷困,作为郑之相国,难道你不怕但当不重视人才的骂只争朝夕吗?”

郑相子阳听了忙问佐僚,国中有没有这么个人?佐僚答复,教城中是有这么个莫测高深之人。这郑相子阳才无稽之谈起这件事来,他暗道:这徇御寇是天上皆知的有道之士,我为什么不知道?既然说他是天上皆知的人才,我馈赠他财富、粮食,将他养得肥肥胖胖,不是可以给我挣来一个好大的面子吗?对!对!他连责自己“糊涂”!以前怎么就未想起这些?于是,他即派遣吏去给列御寇赠送粮食。

听说郑相子阳派员送来了粮食,列子便出来会官吏。那官吏趾高气扬地说:“吾爱郑相之使前来馈赠米粟于先生,以助你渡过难关!”俨然一副救世主的派看了看那数车粮食,列子拜而辞谢说:“未为国操劳,无尺寸之功,怎可妄食君禄?再说我也并不缺少粮食啊!谨此向郑相表示谢意,这粮食请上使带回去吧。”

人家无求于你,你还神气地摆哪门威风?那使者高扬的气势顿时蒌蔫了下来,只得带上食车悻悻返回复命。

回到屋妻子用手拊着胸口,两眼望着列子责怪说:“我听人说:为有道者的妻子,夫荣妻贵,逍遥快活!但是我是你这位天下闻名的有道之士者的妻子,却整天吃不饱,穿不暖。今天郑相知道以前慢待士人过失,派吏前来馈赠粮食,但你却坚持不受,难道这是我的命不好?还是你有什么道理呢?”

列子听完妻子的一番话,歉意地笑着说:“你有所不知啊!这郑相子阳自己并不了解我的情况,并不理解我具有道的伟大!而是因人批评他不重视人才,才来做做表面文章,以装璜自家的门面。这哪里是助我之食?分明是拿我挡灾,污我清白罢了。今天他可以听人的话送粮,明天他也可以听人的罪责于我。这就是我不接受他馈赠粮食的原因。”
    
据说那郑相子阳在郑果然不得人心,列子仙化不久,他在一次郑人的骚乱中好被国人刺杀。

列御寇中青年时代求道即十分执着认真,起初了师事仙人壶丘子,又曾问道于老子亲传弟子关尹子,后又拜老商氏为师,并与当时一位高明之士伯错无人亦有师友之谊。传说他真的得到了诸师的真传。当他静下心来,研习所得之真传九年之后,便能够“御风而行”。他常在立春之日乘风游八荒;在立秋之日即返归到住所“风穴”。

今天笔者借此则故事,只为推荐和赞赏列子那种“贫不失志”的高贵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