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914惨案官方媒体遮遮掩掩 网友悲愤交加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南京中毒事件杂感 丑恶南京“无数”的“多人”无辜的离开人世了。
我感到绝望的是,我们的记者同志依然能够换位思考,化悲痛为力量,成功炮制出歌(“914”该读为“4”的音居然被唱成“发”了)功颂德的文章(见“人民网”《南京200多人食物中毒多人死亡》)。
依循惯例,悲剧发生了,提及当地领导诸如“高度重视”“立即指示”等反应是合理的。但“提及”绝不是以“显要位置”或者“主要篇幅”大肆彰扬领导同志们的“临难政绩”,不是本末倒置地堆砌从“迅速”到“妥善”、从“要求”到“指导”,一直到“集中一切力量,采取一切措施,不惜一切代价……”等等溢美之辞,以便客观上达到颠倒是非混淆视听的目的。难能可贵的是,如此目的,人民网记者的千字文却轻易而举地做到了,功勋卓著的领导干部,其级别、部门、姓名也罗列得准确而详细,一口气忍痛读完,我感觉疯狂的记者同志仿佛不是在报道灾难,而是在冷静地描述领导干部的先进事迹,甚至,标题大概都可以改拟为“N个代表为百姓,南京投毒在基层”了。
死了人了,坏事成好事,灾难变政绩,需要感谢无良记者的回天之笔。领导同志们反倒成为了“不该发生的故事”的正面主角,当然不存在承担责任的问题;能够英明果断孔武地善后,哪里会追究事前的失察、渎职与不作为。在记者朋友的褒扬下,领导同志们也肯定没有遗憾、道歉、谢罪和引咎辞职之类惊世骇俗的非分之想。
不该死的无辜无识地去了,该死的依然光鲜滋润地逍遥着,而该死又不该死的餐饮作坊与摊贩参照小煤窑黑网吧的待遇估计活该“关停整顿”……然后,时光一旦流逝,无论在基层还是在高层,领导和记者同志们还是会以“N个代表”的姿态高大全伟光正着……
当然,话又说回来,在为石榴大(按:这恐怕是作者为避开关键词封杀的有意谐音。发稿时此贴已被删)召开营造良好环境氛围的大背静下,哪怕其目的是功利主义的,是“跑新闻”“发独家”的产物,而且用笔无良缺心眼,但人民网记者到底还是有意无意地透露了南京惨剧,让远隔千里地处西南边陲的我知道了同胞的不幸,比不得台中央一副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为升平之世“保密”的丑恶做派,再三比较,人民网记者到底还有些令人莫名其妙地激赏。
同时领悟到,台中央作为实例,充分证明在当今世道,无原则以致丧心病狂捂盖子的结果,人民公器确乎成为了我所谓的腥文、霉体和愚论了。
中国人的生命真不值钱! 新闻联播真令人恶心!
南京发生食物中毒,多人死亡,新闻联播竟没有相关报道,还是三个代表,领导人访问,下岗工人感谢共产党给了再就业的机会,一片莺歌燕舞。几次忍不住想骂人。
有谁能将新闻联播从头看到尾,那真是不可思议!
来源:北大三角地
914事件纪实报道
这次南京发生的“投毒事件”,应该说我是知晓的比较早的一个人,也到了现场去勘查了一番。9月14日上午,周六,9:00,我从南京理工大学出发,本来准备到新接口去逛一会,路过军区总医院的时候,我听说出了事,就在解放路站下来了(5路车)。军区总医院大院里一片惨不忍睹的景象,一幕幕映入我的眼帘,全是110和120,地上很多血和吐沫,不断的有人在打扫,很多人在嚎哭,由于重要的场所已经被封锁,我只能看到一个个的中毒者被送到医院。
我询问了现场的很多人,大概有逾千人中毒,死亡人数很多,肯定超过百人,一位汤山镇的老者告诉我,在汤山镇由于来不及送到市内来的,就有好几十人死亡了,因为他们大清早空腹,喝得是豆浆,消化起来特快,中毒很迅速,一会就毙命了。原因是因为一家很有名的豆浆店,很多商贩从他那儿贩豆浆、油条、麻团之类的早食。在汤山镇上的医院,由于医疗设备落后,根本无法检测出是何种毒药,只能给病人采用灌水、洗肠胃等一些消积的治疗办法,从汤山送到军区总医院的路上要耽搁不少时间,这些中毒者又进一步加剧了。
直到11:00,我上了网,开始向网友们报告事实,但是下午来上网的时候这些帖子全部被删掉了,据站务说是因为安全局和领导要求他们删掉的。后来见到sina、sohu等网站相关的报道和图片也消失了。晚上新闻中变为“食物中毒”、“200多人中毒”、“多人死亡”等变味和模糊的字眼了。
这些让我联想到911,当时美国媒体不断地进行跟踪纪实报道,向所有关心911事件的人报告事实的真相和进展。在全美国人知道了事情的真实后,纽约的公司、商店关门了,大家都停下了自己手中的活,人们走到街上开始帮助素不相识的受害者,其他城市的一切娱乐停止了,人们开始默默地关注事态地发展,为受难者祈祷。在美国司空见惯地游行示威那几天也都消失了,纽约也没有出现之前人们害怕的“趁火打劫”,连罪犯都开始有良心了。
而我们这里却是压制,盖着捂着,领导也许是害怕丢到乌纱帽吧。其实,那个国家都有灾难的时候,没有人因此而责怪领导。
如果媒体把真正的事实真相向我们这些关心914事件的人如实报道,我们不但不会谴责这些领导,我们会知道事态的严重性,我们会更加团结起来,越来越多的人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那些受难者,比如,昨晚是一个风雨飘加的夜晚,那些外地赶过来的受难者亲人,会在哪儿留宿呢?其实我们可以提供免费住宿的地方;他们肯定饥肠辘辘,其实我们可以递上一块面包一杯热茶;有的受难者家属还不知道,其实我们可以帮忙联系……等等,我们虽然不能帮助他们做人工呼吸,不能帮助他们注射药品,但是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奉献出自己的一份绵绵薄力,所有人的力量将会汇聚一种团结,一股仁爱。
仅以此文沉重悼念在914事件中的受难者。
发稿:2002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