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中共今日的所谓“团结”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团结”一词在共产党的历史文献中,可能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然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的味道却大不一样。过去讲到团结,是要求领导者、组织者作团结的主动者,“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团结那些反对过自己包括反对错了的同志”大概就是这个意。而现在领导者和组织者成为团结的被动者,故有“团结在×××周围”的口号,而且这一口号不仅适用于党的最高层,也适用于最基层。例如,一个煤矿领导班子开会,领导也得表态 “坚决团结在×矿长和×书记周围”。因为“团结”的主动者的换位,结果也就截然不同了。从前,如果没有“团结大多数的”本领,作为领导者可能会感到自责,其事业可能会受到不良影响,故有了“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有了“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现在则大可不必如此劳神费力了,你不能“团结”在 ×××周围,你就得滚蛋,叫做“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团结的途径也就发生了变化。过去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和自我批评,达到新的团结,也就是在马列主义基础上的团结。现在则不管你的愿望多么善良,切记不要给领导提出批评意见,哪怕你心里是把刀,脸上得挤满笑,否则你就是闹不团结。而现在团结似乎是考核班子的重要内容,一个班子岂容得下你这种害群之马。
在这种团结的氛围中,除非核心领导者正派,否则情况就可想而知了。为什么出那么多窝案。“团结”的作用不可埋没。
原题为:论“团结在×××周围”(北大三角地)
发稿:2002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