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风险,羞羞答答掀开盖头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京东山人关于中国金融业的风险问题,过去都是严密封锁的。现在却像总要见公婆的新媳妇一样,羞羞答答掀开了盖头。
2002年的各种经济论坛,谈论中国的金融风险问题已是重要内容之一,而媒体上关于中国金融风险的报道也可以见到具体数字。
不再采取鸵鸟政策,不再忌病讳医,是对这种变化的积极看法。
中国金融业掀下盖头后,露出的并不是一张可爱的脸,是一张恐怖的脸。
中国金融业危机重重,爆发大规模危机的机率相当高。
应该说,中国最深重的危机之一就是金融危机。
据报载,中国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达1.76多万亿元,呆坏帐率达25%以上,这个数字意味着银行每贷出去100元钱可能有25元收不回来,中国应该有很多银行破产倒闭。要知道, 前几年的转股,已经有1万多亿的呆坏帐划拨给资产管理公司。
对于银行业的状况,银行高层们把这归结为政策性贷款问题。其实,抛开政策性贷款的损失(债转股已基本转掉了),关键是银行业自身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这个集团的绝大部分人都利用权力谋取私利,银行自身的腐败不容忽视的危机根源。
由于信息不对称,上面又很能扼制这种腐败现象。
这个利益集团像一个巨大的黑箱子,信息不对称使有效监管很难实行。原某国有大银行行长王某某,曾是叱咤风云的金融巨子,涉嫌贪污受贿而被捕,据坊间传闻王某的涉案金额在10亿元左右。中国金融业高层尚有如此蛀虫,更何况中低层了。银行的房子是最好的,银行职工的福利是最高的,银行的工作是最体面的,银行的钱和银行职工们的钱差不多,花起来方便得很。虽然,中国各银行的利润让人汗颜,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花钱、发钱。
更可怕的是,社会上头脑灵活的企业家和投机分子们都把目光盯上了银行的金库。想尽一切办法,买通行长或放贷者,钱贷到手,转出去再想办法破产,或逃出国外。
中国国有银行的呆坏帐率肯定比公布的数字要大,看看各地建起的楼房,有几幢是百分之百卖出去的,那些楼都是银行的钱盖的。房地产贷款还是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
中国保险业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投资效益低,大比例给营销员的提取折扣的作法和饮鸩止渴差不多。国外保险巨头的加入,将使国内保险业面对灭顶之灾。
中国信托业基本上和死掉差不多了,中国信托业10年前大搞房地产时,大量资金变成了各地烂尾楼。治理整顿让大批信托公司死掉,剩下的也是苟延残喘。
中国证券业正在迎来自己的滑铁卢。如果1993年的那种大熊市再来一次,大部分证券公司将倒闭破产。而中国证券市场的黑暗、腐朽已经是尽人皆知、不可救要。圈钱的人越来越多,买单的人越来越多少,很多人正告别中国股市。
中国金融业可谓危机四伏,而这些年来政府一直致力于扼制危机,但办法不多,现在到了纸里包不住火的地步,这让人们对未来的拯救措施乐观不起来。或许,未来的上市、减税、大量拍卖不良资产是一条途径。
发稿:2002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