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生物工程对生态有害无益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 |
【新生6月1日讯】使用基因重组方法人工合成出新药红血球生长素、曾荣获美国总统颁发国家技术勋章的著名生物科技学家林富坤(见图,记者陈青摄),劝告人们不应对新药的发明抱著过高期望;他对当前农业中最热门的基因工程,也持否定的态度。
世界日报31日报导,林富坤日前对南加州的北大校友演讲时表示,由于人类对基因了解和控制非常有限,目前所进行的基因生物工程,对整个生态有害无益。
林富坤在台湾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后,于七0年代来美攻读博士学位,退休前曾在目前全球最成功的生物科技公司 AMGEN INC.担任生物医学科学部主任,他是生物科技新药红血球生长素的发明者。他所发明的药品可治疗慢性肾衰竭病人的贫血症、爱滋病人的贫血症和非骨髓瘤癌症病人在化疗中的贫血症。红血球生长素去年在全求总销售额达 56 亿美元,预计五年后达 90 至 100 亿美元。
林富坤指出,新药的发展速度和效果其实非常有限,人们与其等待新药的发明,不如在饮食、运动等方面固本,以保持健康的体质和免疫能力。
林富坤表示,基因工程开始于 1976 年,至今已有廿五、六年的历史。目前正在研究用生物科技生产新药的公司有 1500 多家,其中已经上市的公司有 350 家左右。但四分之一世纪以来,已经被 FDA 批准的生物药品,只有 117 种。由此看来,这些研制药品生物科技公司的成功率,只有 25% 左右。
林富坤说,研究一种新药平均需要费时8年到15年;要花 2 亿到 5.6 亿美元经费。而且西方的药物研究,向来都是使用单一药物的方法,即针对一特定的病因或一个影响病因的分子,研制一种新药。因此,这些新药仅对单因子的病患有效,如对侏儒病给予生长素治疗;糖尿病给予胰岛素治疗。
但人类疾病中只有 2% 到 3%左右是单因子的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人们的健康以及某一病因,是受身心多方的因素影响,如太高兴时会引发心脏病;肾、肺病症以及癌症,很多是受到悲观、恐惧和忧郁情绪的影响;高血压、心脏病、胆结石、肾结石等疾病,很多时候是因为吃得太好所引起。人的器官,又有互补的作用,单一药物,有时只能治标,无法固本,会带来许多副作用。中医的医药理论,强调全身调理,固本治标,确实有弥补西医局限性的效果。
林富坤极力推荐人们按照世界癌症研究会所推荐的方式来饮食及运动。在饮食方面,他强调多吃蔬菜水果和谷类,少吃肉、盐、油;每天运动半小时,一周有一小时较激烈的运动,让身高与体重的比例,保持在 18.5 到 23 左右。
林富坤对目前农业界所进行的基因工程,也持否定态度。他指出,目前已经被批准用于农作物和植物的生物科技中,从抗虫的玉米、棉花、防杂草的黄豆、增加不同颜色的康乃馨等,都被发现加诸于其上的基因,在自然界会跳来跳去,让整个生态环境都会受到影响。以玉米为例,有抗虫基因的玉米花粉,会让一些小虫死去,其变异的基因,甚至感染到墨西哥的原种玉米。
林富坤指出,在自然生态中,万物本来都是相生相克,有其因果。玉米生虫,只要加强特定的养分,虫害就可消失;花卉本来各有不同特色,用人工将其改变,就会失去原来的本性。
而最令人担心的是,由于人类对基因的了解和控制能力十分有限,将基因放到自然界中,无疑是用整个生态系统来做实验,非常危险。
发稿:2002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