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炼文化世界回眸再现辉煌
道德升华缘归大法病祛身轻佛光普照今日神话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时空中外预言科学新见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恶扬善曝光邪恶慈悲为怀
人生百态 社会乱象红朝谎言华夏浩劫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怒人怨因缘启示
深思明鉴心明眼亮信仰漫谈杂谈随笔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启示诗文乐画
国际声援天地正气良知永存紧急救援
主页

重新体会近代史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叶欣

近日,偶然翻阅共产党编著的「历史书」,「满纸荒唐言」。若不加驳斥,定会遗误苍生。

■ 一、雨果为谁说话

中学历史课本提到,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雨果愤怒地斥骂法国是强盗,似乎替中国说了公平话。不过,仔细想想,一个法国作家骂自己的国家为强盗,而又能被这「强盗」所容,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什么样的民族!如此胸怀博大的民族怎能不强大。

看来,当时的法国强于我们的,不仅仅是军事与科学,更重要的大概就是她的制度。那是一个有言论自由的法国,是一个会产生雨果的法国。这样说来,雨果的愤怒之言,实际上是在宣传法兰西,是替法国说话。

■ 二、《时局图》与强迫症

清末有人画了《时局图》,把俄国当熊,英国当虎,美国当鹰,等等。初看起来,这个爱国者立意深远:列强虎视中国,中国马上要亡种。然而再一想,为什么所有的强国都是我们的敌人?我们真是一块肥肉吗?这种和所有人为敌、并强烈感到自己是「肉」的心态,实际上是患了强迫症。

强迫症患者,妄想天下所有的人都和自己作对,为了安全,只好把自己封闭起来。这幅《时局图》所暗含的深义是:我们还应该像以前,把门紧闭起来,拒敌于国门之外。这种惧外、进而拒外的思想,直至今日还相当流行。中国史的课本虽也批评了慈禧的排外,但实际上一直渗透著排外的思想。

■ 三、不小的藉口

19世纪末,德国传教士能方济和理加略,被山东大刀会所杀。德国以此为藉口入侵胶州湾。

这些史实表面看是德国胡找藉口、以势欺人。这是中国人的心态。对一个德国人来说,两名传教士被杀是足以引起战争的。在中国,一、两个人、甚至几十上百人被杀,也没什么了不起,不会兵戎相见。然而西方人的价值观不同。他们认为,即使一个国民被杀,也被认为是向整个国家挑战,政府也应出面。如果政府不能保护自己的「侨民」,这个政府可能要倒台。中国人不明白这一点,所以觉得,不就两个传教士吗?何必没事找事。这种中、西差别也是英、法联军入侵的理由。我们认为这是「藉口」,他们认为这是国家大事。

当然,书上说,那几个传教士作恶多端。但那只是大刀会(后来的义和团)的片面观点。一个极端邪教组织的话,能让人相信吗?

■ 四、太平天国是谁的国?

近代史课本对太平天国的朴素感情已经到了肉麻的程度。太平天国成了我们的国。所有反太平天国的都是敌人,被称为「反动武装组织」。给人的感觉是:太平军就是人民的希望和救星。课本极力美化太平军、丑化曾国藩、李鸿章等,既失了历史的公正性,也让人产生「造反有理」的感觉。

太平天国是愚昧落后的产物,它不是我们理想中的国。

■ 五、鸦片毁了中国吗?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确是不光彩的行为。但如果据此认为是鸦片毁了中国,那就错了。在鸦片进入之前,中国已经被毁了。

鸦片是外国人发现的。他们也吸食。当时的英国也有吸食者。他们不但未毁,而且成为「日不落国」。毁中国的不是鸦片,而是清政府,以及它那传承几千年的制度。把问题推在鸦片身上,只能让人忘了这一点。

毒品毒的是个人,不良的制度才能毁掉一个民族。

■ 六、轻易地遗忘

课本编著由于有教育孩子的任务,所以就把「没有教育意义」的史实轻易地遗忘了。于是《南京条约》遗忘了「禁止鸦片贸易」一条;《北京条约》遗忘了「保证舆论自由」的条款;可能是怕这些条款有美化侵略者的作用。

最让人不可思议的遗忘是有关美国的「门户开放」照会。照会的主要思想是保证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正是这照会,扼制了欧洲列强对中国的瓜分。而课本的这一部份,却被笼统地称为美国对别国眼红「便设法插足进来」。

现在年轻一代的仇美情绪,大概就是这种教育的结果。

■ 七、义和团的爱国

共产党将义和团吹嘘成爱国者。但义和团的爱国实在让人羞愧。

义和团以拳头报国,杀洋人、烧教堂、挖电杆、毁铁路,反对一切文明。这种来自最底层的爱国者,不知他们心中的国是什么?只要这种愚昧的爱国存在,中国就如同今日的阿富汗塔利班,只有灾难的降临。义和团死得惨烈、勇敢。但那是愚者之勇。中国历来最可怕的就是这种愚勇。文革就是这种勇敢的延续。

中国的过去和将来都需要英雄。但需要的是理性的英雄,而不是「刀枪不入的」团练。

摘自民主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