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敬天重德

為什麼古代稱皇帝死叫做“駕崩”?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心語

【明心網】生老病死本是人生的自然規律。古人對死有許多避諱,故“死”有很多不同的別稱。皇帝死專稱為駕崩、崩殂、大行等,一般平民百姓則稱歿、殂、故、終等等。古籍的記載如《文選·諸葛亮·出師表》:“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及《說唐·第十四回》:“當文帝駕崩時,並無遺詔。”另唐朝白居易《新樂府·杏為梁》:“碧砌紅軒色未幹,去年身歿今移主。”

那麼,為什麼古代皇帝死叫作“駕崩”呢?

駕,原是古代車輛的總稱,或專指帝王的車乘,如車駕、鑾駕。在《後漢書·輿服志》上載∶“天子出,有大駕,有法駕,有小駕。”古代皇帝的車駕可分為大駕、法駕、小駕,而皇帝出行時,儀仗隊規模最大者為大駕,在法駕、小駕之上。

此外,在明朝張自烈撰的《正字通》上載∶“唐制,天子居曰衙,行曰駕。”因此,漸漸的“駕”也就成為古時對皇帝的尊稱,或用來借指皇帝、天子。如護駕、聖駕、駕坐等。

另據《說文解字》記載∶“崩,山壞也,從山朋聲。”所以,崩的本義是山倒塌。如《左傳·成公五年》上載∶“梁山崩。”

在古代,人們往往把天子的死看的很重,常用山倒塌來比喻,故自周朝開始皇帝死就稱為“崩”。如《禮記·曲禮下》上記載∶“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崩、薨、卒、不祿、死,這些都是古人對死的稱呼,但有階級性。

古代,駕的用法可借指或尊稱皇帝,而崩是指皇帝死如山倒塌般,故“駕崩”是古人用來專指皇帝死亡的一種尊稱,而只有平民百姓之死,才會直言不諱的通稱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