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寸草春暉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明心網】慈母手中線,遊子(1)身上衣。臨行(2)密密縫,意恐(3)遲遲歸。誰言寸草心(4),報得三春暉(5)! (唐.孟郊《遊子吟》,據《全唐詩.卷三七二.孟郊》引)(1)遊子:離家遠遊的人。
(2)臨行:即將出發遠行。
(3)意恐:生怕、只怕。
(4)寸草心:比喻子女微小的心意。寸草,小草,此處比喻子女。
(5)三春暉:春天溫暖的陽光,此處比喻母愛。三春,即指春季的孟春、仲春、季春三個月。暉,音灰,陽光。
慈祥的母親手裏拿著針和線,為離家遠遊的孩子縫制征衣。在出發遠行前一針一針細密的縫,生怕他久久無法歸來,誰能說子女像小草般微小的孝心,可以報答慈母像春天陽光普照般的深恩呢?
這首《遊子吟》是唐代詩人孟郊所寫,詩中藉由慈母為遊子縫衣,把母親對子女的呵護之情,完全溶入一針一線中,也將母愛的偉大做了最佳的描述。後來人們就從詩中演變出“寸草春暉”這句成語,用來比喻父母恩情深重,子女難以回報。
發稿:2007年12月26日
更新:2007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