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敬天重德

傳統文化中的“歲寒三君子”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智真

【明心網】在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中,人們一直把松、竹、梅稱為“歲寒三君子”。在北風凜冽、萬物雕零的時候,它們迎風傲雪,堅韌不拔,向人們傳遞著春的消息,被視為高潔和氣節的象征。

松四季常青,它質樸、莊重的個性給人以祥和持重的感覺。它生機盎然,追求陽光,有一股文天祥《正氣歌》所雲“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的浩然之氣。而震蕩山谷的松濤聲,讓人感受到一種堅毅和持久。古人以歲寒比喻亂世,松柏比喻君子。何晏說:“喻凡人處治世,亦能自修整,與君子同。在濁世,然後知君子之正,不茍容也。”指君子的品格就如同松柏一樣,雖身處亂世逆境,但不為物惑,不改初衷,始終道心堅定。

竹是高雅、純潔、虛心、有節的象征。竹子不怕寒冷,也不懼炎熱,冷熱起伏,只會使它顯的更加青翠挺拔,在很短的時間內便可以劍拔十尋,枝摩蒼天。人們把竹人格化,以竹比德,身體力行,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文人們寫道:“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未出土時已有節,待到淩雲更虛心”。把竹子的清雅比為君子的文明有禮,貞潔視為自尊自愛,心空表現為寬容、虛懷若谷等,這些都是古代君子具備的基本品質。

梅開在百花之先,歷經嚴寒,報送春訊,被譽為“東風第一枝”。人們欽佩它堅強高潔的品格,“雪瘧風號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它志向高遠,卻淡泊寧靜,香飄人間,“清氣滿乾坤”。它不隨波逐流,始終保持潔凈的身心,喚醒萬芳迎接春天的到來。梅花的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和頑強的生命力,給人以立志奮進的鼓舞,使人看到希望,看到春天的無限生機。

松、竹、梅以其不懼風雪的傲然風骨,為世人展現出高風亮節。它們之所以能感動中國人,是因為人們對正人君子高尚品格的推崇,是因為人們心中都期盼著溫暖、光明的春天,期盼著美好、真實和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