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敬天重德

白雲飛瀑 浩氣淩霄—黃君壁繪畫鑒賞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圖:黃君璧“雨過溪山圖” ( 戴東尼 收藏)

◎戴東尼

【明心網】中國近代美術史上有“渡海三家”一說,他們祖籍都在中國大陸,後定居臺灣, 其藝術創作生涯跨越海峽兩岸。有人稱他們在臺灣的那一段時間,是臺灣水墨畫壇的“黃金時期”,對20世紀後50年的臺灣畫壇影響深遠。這“三家”便是張大千、溥心畬、黃君璧三人。

黃君壁(1898-1991), 原名韞之,又名允渲,以字行,號君翁。祖籍廣東省南海縣,家境富裕,家中古董字畫收藏頗豐,自幼頗喜觀賞字畫收藏。17 歲拜廣東畫家李瑤屏為師習畫,繼入楚庭美術院習西畫。1922年,廣東省舉行第一屆美術展覽,黃君璧先生提供作品參展,竟一舉獲得金牌獎。之後他大量臨寫前代名家作品,博采眾長,筆墨功力深厚,又重寫生,遍遊海內外山水勝跡。1927 年任廣州市立美術專科學校教務長。1937 年任徐悲鴻主持的中央大學美術系教授,與徐悲鴻共同執教達 11 年。1949 年,黃君璧先生遷居臺灣後, 長期任臺灣師範大 學藝術系教授兼系主任。同時,為弘揚中華文化和國畫藝術,黃君壁先生經常赴歐美各國講學,舉行畫展,廣得盛譽。1960年獲巴西最高美術機構----巴西 國家美術學院名譽院士稱號,1968年8月,又獲得美國聖若望大學的金質獎章,1975年韓國弘益大學還授予他榮譽博士學位。出版有《黃君壁畫集》,《黃 君壁書畫集》,《黃君壁作品選集》,《白雲堂藏畫》等。

黃君壁先生擅長山水畫,其作品結構謹嚴,點畫森然,自成機杼,善取山川雲水之生意,所作大瀑布洶湧奔騰,如頃銀河,氣勢撼人。間作人物、花鳥、蟲魚、走獸,亦得心應手,揮灑自如。又精於鑒賞。早在1929年,國畫大師張大千在日本第一次看到黃君璧先生的一幅山水畫,驚嘆不 已,發出了“雲瀑空靈,吾仰黃君璧”的感嘆。“白雲”和“飛瀑”是黃君璧先生運用最多的題材,他在臺灣的居所就取名為“白雲堂”。他主張洋為中用,因有西畫基礎,所以畫面極有透視感,景深很遠,層次豐富,這是黃君壁先生畫作最鮮明之特色。他的畫,早期逸秀、中期蒼健、晚期雄壯。早期的瀑布以線條為主,據說 作畫從不打稿,但線條流暢,一氣呵成,絕無敗筆。中期的瀑布變成湧動狀,聽似有聲;畫雲則雲隨風動。70歲時,他遍訪世界三大瀑布,歸來後一改畫風,所畫 瀑布具立體的滾動感,在臺灣一時轟動,非大師的魄力和功底不可為也。

雖為畫界一代宗師,黃君壁先生卻一生簡樸,樂於行善。80歲還在擠公共汽車(屆時臺灣人早已多有私車),94歲仍在施教。90歲時畫100幅作品義賣捐贈孤兒,第二年又去香港慈善捐贈,終生見誰困苦,便偷偷作畫塞上一幅,囑其賣畫補貼家用。

觀黃君璧先生之“雨過溪山圖”, 畫於1945年,整幅作品結構謹嚴,其畫面極有透視感,層次豐富。畫家以留白手法繪“白雲”和“飛瀑”,使整個畫面既幽雅又蒼勁,讓人體驗到山川、雲水之間那一份超然的動感,將天地之間的靈動與浩瀚,表達得淋漓盡致,非大師級的稟賦、靈性、學養、胸懷,不能如此寫天地萬物之真情,獨抱大氣磅礴、明艷策麗之 風貌, 實屬難得的佳作。

轉自《新紀元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