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敬天重德

為什麼古代稱天子的女兒為“公主”?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心語

【明心網】我們從許多的古書典籍的記載都可發現,“公主”一詞就是指皇帝的女兒,但到底“公主”這個名詞是怎麼來的呢?

據《春秋公羊傳》上載∶“天子嫁女乎諸侯,必使諸侯同姓者主之。”主,就是“主婚”之意。原來,在春秋戰國時,各諸侯國的諸侯稱為“公”,而周天子將女兒嫁給諸侯時,天子自己是不主婚的,而是命同姓的諸侯做為長輩來主持婚事。因此,也就稱天子的女兒為“公主”了。

所以,“公主”這名稱最早是來源於春秋戰國時代。後來,“公主”這個稱號一直由漢朝沿用至清朝。漢制,皇帝的女兒稱為公主,皇帝的姊妹稱為長公主,皇帝的姑姑則稱為大長公主。加上“大長”、“長”字都有尊崇之意。東漢時皇帝的女兒皆封為縣公主,即“公主”前的名稱都是縣名;到了晉朝,皇帝的女兒都封為郡公主,就是“公主”前的名稱都是郡名。

到了唐朝,“公主”名稱依舊,但有品級規定,大長公主、長公主、公主,皆能享受正一品的待遇。清朝時,太宗皇太極在崇德元年承襲明制,皇帝女兒始稱為“公主”。而公主也有等級之分,皇後所生的公主,就封為“固倫公主”,享有親王的同等待遇;皇後的養女或皇妃所生的公主,便封為“和碩公主”,享有郡王的同等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