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敬天重德

唐朝書家李世民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圖片:晉祠銘

【明心網】唐朝的建立結束了西晉以來近三百年的動亂局面,國初二十年形成了文治武功的“貞觀之治”。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輝煌燦爛,達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最高峰,可謂“書至初唐而極盛”。唐代墨跡流傳至今者也比前代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寶貴的書法作品,對後代的影響遠遠超過了以前任何一個時代。

中國書法史上,以行書刻碑的首創人物是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649)。《溫泉銘》便是行書入碑的代表作。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帝王,他不僅將封建社會推向鼎盛時期,而且身體力行地倡導書法,促使唐代書法成為中國書法史上輝煌的一頁。他親自為王羲之寫傳記,不惜重金搜購王羲之墨跡三千六百紙。

李世民“以書師虞世南”(《宣和書譜》),常與虞世南論書,並云:“吾臨古人之書,殊不學其形勢,唯求其骨力,而形勢自生”。這反映了唐太宗的書法觀,亦是相當開放的。唐太宗書法師承魏晉,《書小史》稱其“工隸書、飛白,得二王法,尤善臨古帖,殆於逼真。”《晉祠銘》為其書法傑作,當時各國使節都將精拓本帶回去,廣泛宣傳。

《溫泉銘》是唐太宗為驪山溫泉撰寫的一塊行書碑文。此碑立於貞觀二十二年(六四八),即唐太宗去世的前一年。原石早佚,一九00年發現於敦煌石窟,現藏於法國巴黎圖書館。

《溫泉銘》書風激躍跌宕,字勢多奇拗。俞復在貼後跋云:“伯施(虞世南)、信本(歐陽詢)、登善(褚遂良)諸人,各出其奇,各詣其極,但以視此本,則於書法上,固當北面稱臣耳。”對其評價極高。此碑書法不同於初唐四家的平穩和順,而有王獻之的欹側奔放。

《晉祠銘》全稱《晉祠之銘並序》,唐太宗撰文並書。碑高195厘米,寬120厘米。碑額高106厘米,上刻“貞觀廿年正月廿六日”飛白書九字。貞觀二十一年(公元647)八月刻,碑現存山西太原晉祠貞觀寶翰亭內。此碑行書28行,行44字至50字不等。

此碑書法渾然天成,筆畫結實爽利,無做作之態。楊賓《大瓢偶筆》云:“今觀此碑,絕以筆力為主,不知分間布白為何事,而雄厚渾成自無一筆失度。”清錢大昕云:“書法與懷仁《聖教序》極相似,蓋其心摹手追乎右軍者深矣。”清人王佑做詩贊曰:“平生書法王右軍,鸞翔鳳翥龍蛇繞,一時學士滿瀛州,虞褚歐柳都拜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