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敬天重德

修煉與成語:一飲一啄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古道

【明心網】〖出處〗《莊子·養生主》:“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神雖王,不善也。”

〖註釋〗成玄英疏:“飲啄自在,放曠逍遙。” 蘄,通期;樊,籠。

〖釋義〗謂鳥類飲食隨心。後亦泛指人的飲食。

〖旁通〗唐高郢《沙洲獨鳥賦》:“穴彼飛鳥,在河之洲;一飲一啄,載沈載浮。”

〖辨析〗因果論的著名成語

對今天的人來講,“一飲一啄,莫非前定”這句成語最常用於佛家的因果解說。但由莊子比喻故事裏的一飲一啄如何演變成為闡明因果的佛家術語,卻頗費思量。至少在高郢的“沙洲獨鳥賦”中仍只有前半句,並沿用的是莊子本意。而“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合在一起運用,直到明清以後的文學作品中才大量出現。

“一飲一啄,莫非前定”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命裏面有的,丟都丟不掉;命裏沒有的,求也求不來,一切都是有因緣的。

在唐馮贄著的《仙雜記》卷四中有一個“石鱉銜賦題”的故事,也許頗能體現這句成語的演變來歷。

“高郢夜課於豐亭,忽見一鱉在案上,視之石也。郢異其事,取千題散置楮中,禱祝,令石鱉銜之,以蔔來事。既而,石鱉舉頭,乃是‘沙洲獨鳥賦’題出,果然。其年首選。”(《湘潭記》)後來高郢參加府解,當時的考官出的題目就是“沙洲獨鳥賦”。

〖例證〗“一飲一啄”,今常用作“一飲一啄,莫非前定”。

1、《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二:“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一時戲語,終身話柄。”

2、《醒世恒言》卷二十九“盧太學詩酒傲王侯”:“自古道:‘一飲一啄,莫非前定。’象汪知縣是個父母官,肯屈己去見個士人,豈不是件異事?誰知兩下機緣未到,臨期定然生出事故,不能相會。”

3、《西遊記》第三十一回:“是臣不負前期,變作妖魔,占了名山,掇他到洞府,與他配了一十三年夫妻。一飲一啄,莫非前定。”

(正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