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敬天重德

為什麼稱女子為青衣?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心語 整理

【明心網】傳統京劇中的角色劃分為生、旦、凈、醜四個大的行當。角色中一般婦女稱“旦”,大家閨秀稱“正旦”或“青衣”,小家碧玉稱為“花旦”,老年婦女稱“老旦”,勇武婦女稱“武旦”,逗趣或邪惡婦女則稱“彩旦”。所以“青衣”是旦角的一種,扮演重視唱腔和水袖功的年輕婦女。那麼,為什麼稱青年女子為“青衣”呢?

“青衣”通常扮演的是端莊賢淑的女子。例如《武家坡》中的“王寶釧”,因為這類角色大都是苦命女子,身上總穿著一件青色的衣衫,故而稱為青衣。另外青衣在古代是屬於地位卑微的人所穿的衣服,而婢女多穿著青衣,後來也被引申成婢女的代稱。例如《紅樓夢》第六十八回:“只得遣人去賈府傳旺兒來對詞。青衣不敢擅入,只命人帶信。”《三國演義》第八回:“少頃,二青衣引貂蟬艷妝而出。”故不管是戲劇中的角色或者是古代婢女,都是借用衣服來代稱女子。

除了青衣外,古代詩文中還出現了許多對女子的代稱、美稱。古人常用女子化妝用的化妝品來代稱婦女,像古詩十九首裏有“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紅粉”原指婦女修飾面部的胭脂和鉛粉,後來就引用為代指女子;白居易《長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淮南子.?務》∶“雖粉白黛黑,弗能為美者,嫫母仳,<也。”粉白黛黑亦作粉白黛綠,而“粉黛”、“粉白黛黑”原是女子用黛(青黑色顏料)畫眉及抹臉的粉,後來也被用來比喻美人。韋應物《擬古詩》十二首之二:“娟娟雙青娥,微微啟玉齒。”白居易《長恨歌》:“梨園弟子白發新,椒房阿監青娥老。”這兩句“青娥”也是用來作為女子的代稱。

也有的是以古代婦女的衣著裝飾來泛稱女子。比如關漢卿《望江亭.第二折》:“我雖是個婦女身,我雖是個裙釵輩。”《紅樓夢》第一回:“何我堂堂須眉,誠不若彼裙釵哉,實愧則有余。”而“裙”原是女子穿的裙子,“釵”原為頭上簪發裝飾品;在常用的“裙帶關系”中,“裙帶”則是婦女系裙子的帶子;《花月痕》第三十一回:“從此綠鬟視草,紅袖添香;眷屬疑仙,文章華國。”所以裙釵、裙帶、紅袖都成了女性的代稱。

《詩經.周南.關睢》:“關關睢鳩,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中的“淑女”,在文學作品中也經常看見。還有“羅敷”、“麗人”、“玉人”……等等許多都是用來代稱女子或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