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見仁見智 > 雜談隨筆

梅韻香魂伴雪松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心中有個太陽

【明心網】梅花很早出自中國,是我國十大名花之一,被譽為“花中君子”。自推出《詩經》的春秋時期開始,至今三千年的滄桑變化中,人們愛梅之風一直不變。她那冰肌玉骨、獨步早春、淩寒留香的品性歷來深為人們所鐘愛。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為之揮毫,多少名詩佳賦被歷代詠誦。而且 “無問智愚賢不肖”,不止是“曾為梅花醉似泥”(陸遊)、“梅妻鶴子”(林逋)的詩人,甘為“梅癡”(張大千)的畫士……還有許多平常人。

沒有蝶繞蜂擁的熱鬧,在“眾芳搖落”的寂寞寒冷世界裏,梅花獨自沖開冬的裂隙“先天下而春”,不經意間竟因此而悠然自得地“占盡風情”。且梅花毫無傲意,依然只是“濃淡由它冰雪中”。——也許在一個高境界裏,傲,也是一種塵俗罷,梅之不俗,便包涵了她的不傲。

想來在冰雪中開放的梅花,或許本自便冰魂雪骨,與清瑩的冰雪一樣至純至潔。就連“故作小紅桃杏色”的紅梅,都“尚余孤瘦雪霜姿”;就連飄然飛落的殘英,都是“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於是才有了以“凍梅碎蕊”詠雪,以“剪雪裁冰”詠梅的諸多佳話。

但梅花又另有超過冰雪的動人之處——那沁透一切的清香,且“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縱然黃昏裏暮靄沈沈,淡霧中月迷津渡,我們也能“遙知不是雪”,為什麼呢?就是“為有暗香來”。便是零落成泥,碾壓作塵,此香也依然“如故”。

純如雪而香於雪,因純而香,這也許就是蘇東坡所說的“梅格”。而“梅花香自苦寒來”,那珍貴的每一絲每一縷,都是從寒徹骨髓的苦中不斷凈化自己修煉出來的。惡意封殺生命的“苦寒”,卻反而成就了梅花—個纖塵無染且清香四溢的超凡境界。

古人賞梅,註意其神、韻、格、品、姿、態、景等許多方面,後來才只以“古”、“曲”、”疏”、“欹”為高,以“貴稀不貴繁,貴老不貴嫩,貴瘦不貴肥,貴合不貴開”為“四貴”(《確潛類書》),並幾成定式。

而我們最好能從這定式裏走出來,因為絕不是非此就一定不美。就像那首以三段泛音的方法頌揚梅花的古曲《梅花三弄》,在大家以為非中國的古琴、簫甚至更古老的塤不能奏出個中三味時,西洋的鋼琴卻已成功地演繹了其深層的意境美。真正的美並不拘泥於一格,如果一定要以某種人為的標準“繩天下之梅”,得到的可能只是些龔自珍筆下可憐的“病梅”了。

眼下,又是江南梅花“淡蕩寒山之月,留連野水之煙”的好時候了,那流水空山、斷橋孤館、茅舍閑庭,和數不清的梅溪、梅塢、梅亭……哪兒沒有令人神往的香雪如海或疏影篩月呢?更不要說許多素以梅聞天下的地方了。每念及此,便羨慕古時長安的範曄,能有江南好友在“折梅逢驛使”時,千裏迢迢“聊贈一枝春”給他(《荊州記》),而不會遭到沒有操守的小人作梗。好在人之珍愛,在心而不在形。天地間有了一顆珍愛梅花品格的心,其實就已可以超越一切攔阻,得到梅花一樣的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