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失眠的夜晚(下)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 |
【明心網】思惠!奶奶再告訴S.這個從來沒跟家禽家畜一起生活過的土包子,一個小秘密:那母雞生蛋前,會走來走去,發出單音——“咕”、“咕”,間歇的叫著,那是在尋覓適當的場所。有的會在我們給牠用稻草鋪就的窩裏下蛋,有些就在牠認為滿意的地方生。下完蛋之後,就會連叫幾聲:“咕咕——給——咕”、“咕咕——給——咕”,告訴主人,我的任務完成啦!經常一大早,我會陪母親到處找蛋,什麼墻犄角兒、芭樂樹下、小排水溝邊……,都可能!那剛生下的蛋,握在手裏,溫溫熱熱的,讓人感動又滿足,衷心感謝上蒼奇妙的贈與!
而那個年代的孩子,長大的過程中,一切作息幾乎都是靠“親情鬧鐘”——母親!因為她每天一定隨著雞啼而起,開始了一天忙碌的家務活兒!幹著幹著,還得忙裏偷閑的瞄瞄墻壁上的大掛鐘,何時叫誰起床,何時準備好便當,何時再侍候父親上班……。晚餐後,打理完一切,還無法立刻就寢,因為有孩子為了準備考試,想開夜車,早早就睡,得等到她指定的時間,想方設法把她叫醒之後,才能安睡!唉!這就是全年無休、無怨無悔的“親情鬧鐘”啊!
思惠!奶奶告訴S.,從奶奶這一輩往後的人是有福的啦!能讀書求學,只要S.願意,大人就挖門子倒洞的湊足學費,供S.上學!但是母親這一輩以前的人,是沒這種福分的,尤其是女的,講究女子無才便是德!充其量只能湊合著讀完六年小學就慶幸不已啦!再往上讀下去,幾乎是不可能!
雖然農業社會的婦女,大半目不識丁,但絕不影響她們的持家教子,因為那“古訓”,那“傳統美德”,那“門風”,那“家傳庭訓”,在在都深植於每個人的腦海中,溶入每個人日常生活與行為裏。那時的人,一旦被批評為“沒家教”,那可是不得了的嚴重事兒呢!這些傳統文化的沒落,使得社會百病叢生!高度的物質享受,彌補不了精神文明的崩潰!我看,只有等著“天治”啦!
那時沒有設立幼稚園,學齡前的孩子,都要分擔些輕巧的家務,所以養雞、餵鴨、清掃排泄物、收衣服、拉拔弟妹……,那都是身為老大的我,經常性的工作。每天母親上街買菜,我們幾個小蘿蔔頭就負責看家。偶爾,母親會帶回一些“等路”——幾粒糖果兒,讓我們解解饞,那天就感到快樂得不行!那年頭兒,人是很守分而知足的。
話說有一天,我們姐弟三人正看家呢!有人敲門來了,開門一看!是個陌生人!穿著有點邋遢,神情落寞,口裏提著父親的名字,說要找他,我們回說上班去了,可他脫下鞋,跨上玄關就進屋裏來了。東看西看,有一"頤灰?業奈市┎幌喔傻幕埃頤且膊灰捎興<遣磺迨撬嫠咚骸翺燉純矗∥頤譴駁紫攏艘晃研〖δ兀 焙⒆猶煺媛錚∫暈及鄄煨〖Φ模?p>他答:“好!好!在哪?領我去看!”我們三人帶頭沖向靠後院的塌塌米邊,迅速趴下,三顆小頭顱伸得長長的,向下探看那用竹籠子罩著的十幾只小雛雞,鵝黃色只夠一握的小身子,“唧唧”的轉著圈子,不少還站不穩,東倒西歪的摔跤呢!引得我們嘻笑不停!一回頭!那人不見了!玄關的門也給拉上了!心想:走了就走了,也不以為意,照樣玩兒去了!現在記不得母親買菜回來時告沒告訴她。
中午午休,父親回來吃午飯時,才發現掛在紙門上方的那只懷表不見了!那可是父親年輕時的奢侈品哪!省吃儉用,攢了不知多久才買到手的,所費不貲耶!直徑大約三四公分的銀色圓形表殼,拖著一條銀色鏈子,另一端的勾子,勾住褲頭穿皮帶用的“褲耳”上,然後把表揣在褲兜裏,需要時,從褲袋裏摸將出來,瞧瞧時刻,再順手溜進兜哩,瀟灑、時髦又帥氣!後來因為感到用起來不方便,而且到處有壁鐘,一擡頭就知道時間,所以就閑置在家,沒想到不翼而飛了!查問一下經過,我們就一五一十的訴說有這麼一號人物造訪父親,然後就不告而別了……。
父母對視一眼,就沒再吱聲了,也沒責備我們。過後,避開孩子說起了悄悄話,湊巧經過,我隱約聽到這樣的內容:“……某某!聽說失業潦倒許久了!……拖了那麼一大家子!唉!真難為他了!……”“……肯定是他了!今天可能想上咱們家借貸,一看!沒人!就順手牽羊了!……”“出此下策也非得已!……算了!”“……要被逮住,那全家可更慘啦!……反正,那表也沒在用,到當鋪裏典當一下,也可維持一陣子吧?……也許那時就找到工作啦!”
現在回憶起來,奶奶還真是由衷的佩服父母的胸襟,在那貧困的年代,遺失了那麼貴重的物品,而且知道是誰幹的,不但不追究,反而站在對方的立場為他設想,雖然心疼財物的損失,但是不氣、不恨!那時人人都是這樣做的,習以為常,那是一種寬容、體諒,肯吃虧的操守!思惠!奶奶相信身處這個時代的你們,已經認識到找回傳統美德的急迫與重要了,也明白了只有提升固有文化倫理才是凈化人心與社會的良方了!@
發稿:2006年1月10日
更新:2006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