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萬象紛紛 > 社會亂象

中國的生態惡化:嚴重缺水 地下水超采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新生3月20日訊】據中國官方報道,在中國600多個城市中,有400多個城市存在供水不足的問題。其中比較嚴重的缺水城市有110個,中國城市缺水年總量達60億立方米。

報道說,2003年10月公布的全國地下水資源評價顯示,由於大量的超采地下水中國形成的地下水降落漏鬥已有100多個,面積達15萬平方公裏。

勘測結果表明,目前華北平原深層地下水已形成跨冀、京、津、魯的區域地下水降落漏鬥,有近7萬平方公裏面積的地下水位低於海平面。地下水超采還誘發地面沈降、海水入侵等問題。目前,全國總計有46個城市因為不合理開采地下水而發生地面沈降,其中沈降中心累計最大沈降量超過2米的有上海、天津、太原。

中國科學家在介紹中國地下水超采嚴峻形勢時說,最近20年來,全國地下水開采量平均以每年25億立方米的速度增加,地下水占總供水量的比例已從1980年的14.0%增長到2000年的19.8%。華 北、西北城市利用地下水比例分別高達72%和66%。目前,河北、北京、天津屬超量開采,山東、河南、山西、遼寧、陜西等省超過50%。北方地區除青海、新疆外,其它省、區、市開采程度均超過30%。

據報道,2003年華北地區超采地下水1000多億立方米,出現9萬多平方公裏的地下水開采漏鬥區。但地下水仍呈超采趨勢。專家說,而且,到2010年南水北調長江水未到之前,華北地區處於幹旱缺水最為嚴重的時期,京、津、冀三地用水仍將部分依靠地下水。華北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省市。

河北省占海河流域總面積的54%,截止2003年9月底,全省大中型水庫共蓄水14.9億立方米,可用水量僅為7億多立方米,不足11個設區市年用水量的一半,農業用水量只能依靠地下水;與去年同期相比,全省淺層地下水位平均下降0.57米,最深下降達3.92米;深層地下水平均下降0.99米,最深下降4.98米。據了解,天津市由於缺水,在近3年內不得不兩次“引黃入津”;而河北省糧食產量受此影響,每年減產30多億公斤。

據統計,近20年山西大同市因超采地下水導致地面每年以1.57米的速度沈降,令人觸目驚心的是,近三年就下降了21米。降落漏鬥面積到2001年已擴大到118平方公裏,因沈降引起的地面裂縫到目前已有9條,總長約25公裏。而大同、平朔供水區每年擠占的生態環境及農業用水目前已達1.65億立方米。

據中國水利部的調查顯示,由於地下水超采嚴重,吐魯番市 596 條坎兒井已有 240 條斷流。由於人們用水量的增多,僅靠坎兒井供水已遠遠不能滿足當地居民生產生活需要,只能打機井抽取地下水。而地下水位不斷下降,又導致許多坎兒井相繼幹涸。10 年前,吐魯番地區農田灌溉主要依靠坎兒井,但現在坎兒井水占灌溉用水的比例已不足 20%。由於地下水位下降,吐魯番市艾丁湖鄉、恰特卡勒鄉的荒漠灌木林大面積枯死。

而據中國國土資源部門介紹,中國地下水資源約占全國水資源總量的 1/3,其中山區為 6500 億立方米,淡水可開采資源 2000 億立方米,平原為 2300 億立方米,淡水可開采資源 1500 億立方米。

全國適宜開采或引用地下水的地區每年每平方千米可開采地下水資源量已由 15 萬立方米減少到 6 萬立方米近 20 年來,全國地下水開采量平均以每年 25 億立方米的速度增加,20 世紀 70 年代每年為 572 億立方米,80 年代增加到 748 億立方米,1999 年達到 1116 億立方米。全國有 400 多個城市開采利用地下水,在城市用水總量中,地下水占 30%。全國地下水開采程度總體上北方高於南方。“地下水越抽越深,水源地越來越遠,遠距離取水的城市越來越多,用水成本越來越高”。這是中國目前水資源短缺的真實寫照。不僅水資源短缺,而且汙染問題越來越突出:全國所有大中城市周邊,已經沒有可以直接飲用的地表水,在廣大農村地區,可以直接飲用的地表水也逐漸減少。

中國科學家說,中國南方原水量充沛,北方水少但也能維持某種平衡。現在南方的江、河、湖基本上都汙染了,形成了水質型缺水;北方由於亂采地下水、過度使用,水在北方已經成了稀缺物質。這是人為擴大化的缺水。修建造紙廠等嚴重汙染的企業,汙染了珍貴的地表水甚至地下水,造成水資源更加緊缺。南方的水汙染問題沒有得到遏制,黃浦江最能說明問題,由於水體嚴重汙染,整條江的水都不能飲用。珠江的問題也很嚴重。現在汙染水的物質至少已達到 129 種,且擴大的趨勢明顯,無機物、重金屬、有機物等,它們可以使生物致病、死亡。

(正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