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今日無稅”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明心網】任克溥,字海眉。聊城城內人。順治六年進士,官至刑部右侍郎、刑部左侍郎。因他排行第三,又常常有些出奇制勝的辦法,被當地人戲稱為“任三蠍子”。康熙年間,任克溥告老還鄉。哪知東昌府連年遭受水災,哀鴻遍野,民不聊生。可苛捐雜稅有增無減,百姓怨聲載道。任克溥三次上疏皇帝,要求減免官稅,賑濟災民,均未得到回復。正當他憂心如焚時,京城傳來消息:“皇帝南巡將路過東昌。”他立刻轉憂為喜。
康熙皇帝駕臨東昌府的這天,任克溥前去運河碼頭接駕。康熙一下龍舟,任克溥便跪倒在地,高呼:“臣任克溥恭迎聖駕,臣啟奏:東昌府連年水災,夏糧顆粒無收。我天朝皇恩浩蕩,東昌子民久沐雨露,臣請陛下再降恩澤,減免東昌賦稅……”不等任克溥說完,康熙的臉色就變了,康熙想:這個任克溥剛剛告老,便偏袒鄉裏,再三上疏減免賦稅,朕念你是老臣,不加怪罪也就罷了。可你竟敢得寸進尺,你只知有東昌,不知有天下呀。正要發作,轉念一想:不行,任克溥這是為民請命呀。如果依了任克溥,若沿途州府各縣都援引成例,這國庫不就空虛了嗎?這可如何是好呢?康熙皇帝靈機一動,開口說道:“準奏,今天的稅就免了吧。”任克溥一聽,心想:好一個摳門兒皇帝,我三番五次地上疏,結果只免了一天的賦稅。怎麼辦?皇帝已經“準奏”,爭是不能再爭了。沒辦法,領旨謝恩吧,又實在是不甘心。任克溥眉頭一皺,計上心來,連忙高呼:“謝主隆恩。”康熙皇帝的龍輦一起,任克溥忙把家丁任寶兒叫來,附在耳邊叮囑了幾句,說:“馬上去辦,越快越好。”那任寶兒說了聲“知道了”,便一溜小跑地去了。
且說康熙皇帝經過幾天的體察民情,親眼看到了水災過後的一片荒涼景象,任克溥幾番上疏所言不虛。畢竟是一代明君,他感到錯怪了老臣,愧對百姓。在離開東昌府的前一天,康熙皇帝專門讓任克溥陪同他遊覽東昌府的護城河。
這護城河可與別處不同,它始建於春秋戰國,經過歷代疏浚,已經成為長江以北最大的人工湖泊。正值初秋時節,遠遠望去,只見煙波浩渺,荻花飛揚……夕陽染紅了雲霞,又透過雲霞給大片的蘆葦鍍上了一層金光,湖水明澈,波光瀲灩……真個是:夕陽胭脂色,秋水琥珀光。龍舟上,康熙皇帝一時興起,指著面前的茶肴對任克溥說:“兩碟豆。”任克溥明白呀,這就是讓自己對對聯,便對道:“一甌油。”康熙皇帝有意難倒任克溥,翻口說:“朕說的是兩蝶鬥,兩只蝴蝶在爭鬥。”任克溥一指水面上的一只鷗鷺,說:“臣對的一鷗遊,一只鷗鷺在戲水。”聽罷,康熙皇帝縱聲大笑。笑罷,康熙皇帝有意向任克溥道歉,又礙於情面,只得望著湖水,語重心長地說:“綠水本無愁,因風皺面。”意思是暗中褒獎任克溥憂國憂民。
任克溥馬上對道:“青山原不老,為雪白頭。”暗含了歌頌康熙皇帝為國操勞的意思。
“好!好!”康熙皇帝一面稱贊一面取筆墨把這副對聯寫下來,說:“愛卿,這副對聯朕就賜給你掛在你的桂松堂吧。”康熙皇帝看著白發蒼蒼的任克溥,欲言又止,有心想免除東昌百姓三年的賦稅,可自己在碼頭上當眾說的話怎好收回。只好搖一搖頭,嘆一口氣。
第二天,康熙皇帝起駕東昌府。當他再次踏上運河碼頭時,看到一座新立的石碑分外醒目,正文是“今日無稅”四個大字,題款是“敕立”兩個字。康熙皇帝一看,龍顏大怒。問道:“這是誰幹的?”任克溥連忙跪倒說:“啟奏陛下,是臣任克溥奉旨督辦。”“大膽!朕何時給你的旨意?”“幾日前,臣在此恭迎聖駕時陛下親口所諭。臣等及許多百姓都親耳所聞。”“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多?照你這麼說國家的賦稅就永遠不要收了。”“微臣不敢。只是陛下金口玉言,臣實在是一字不敢更改。”“你就不怕朕砍了你的腦袋?”“臣既以身許國,身家性命早已屬於陛下,臣不敢貪生。但是臣知道陛下乃聖明之主,不會殺臣。”其實康熙皇帝早就猜到石碑是任克溥所為,一是對任克溥早有愧意,二是也確實想酌情減免部分賦稅,只不過面子上過不去,聽任克溥這麼一說,只好就坡下驢:“好你個鐵嘴鋼牙。這樣吧,朕有一副上聯,是寫眼前之景的,請你對下聯,也必須說眼前之景。對得好,朕就依你,從今往後免除東昌府過往船只的一切賦稅;對不好,朕就成全你,你就用這座石碑自裁吧。”說著,康熙皇帝一指水裏的荷花:“池中蓮苞攥紅拳,打誰?”任克溥左看看、右看看,當他看到河岸上的麻田時,用手一指,對道:“岸上麻葉伸綠掌,要啥?”康熙皇帝贊許地點點頭:“好一個任三蠍子。”從那以後,因東昌府碼頭無稅,所以客商雲集,日漸繁榮。那座石碑也就一直立在碼頭上,直到1967年被紅衛兵砸碎。
發稿:2003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