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歷史回廊

傳國珠寶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明心網】唐玄宗當政的時候,終日忙於國事,加之治國有方,用人得當,使得大唐王朝政治清明,天下太平,國家富強,百姓安定。正所謂"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稟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財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大唐帝國出現了盛世景象,遠近各國,紛紛與大唐通商通好,各國間使節往來不斷。

這一天,玄宗正在當朝議事,忽聽值日官來報:"外面有罽賓國使者求見!"

玄宗看看左右,左右群臣均不知罽賓國在何處,玄宗只好命值日官先將使者帶上殿來。

不一會兒,值日官領上一人,後面還跟著兩名隨從。玄宗見來人穿了一身寶藍色布制官服,上繡兩只朝天的仙鶴。五短身材,臉龐瘦小,面色黝黑,目光沈靜。身材雖不高,卻也不失使節風采。

來人見玄宗,行了君臣大禮。玄宗命賜座,來使謝座。待那人落座後,玄宗問:"貴使出使我大唐有何貴幹?"

使者起身施禮道:"我國君王素聞大唐政通人和,國泰民安,故派小臣前來,願與大唐永世通好。"

玄宗道:"我大唐一向廣交天下朋友,今日貴使親來商議通好之事,朕正求之不得,不知貴使可曾帶有國書。"

來使道:"這個自然。"忙命手下人呈上國書,又道:"小臣這裏還有上清珠一枚,是敝國國君的國禮,請您過目。"

玄宗見來使的隨從托著一只銀盤,上面蓋著一塊絳紅色的絲蓋。走到龍案前,隨從揭去絲蓋,只見托盤正中有一顆雞蛋大的珍珠,照得滿殿生輝。玄宗心想:果是寶物。但轉念一想,堂堂一國的國禮竟然只是一顆珠子,未免過於寒酸。心中不快,但又見那使者身著布衫,便想那罽賓國定然國小財微,如此大的一顆珠子,恐怕已是大禮了,玄宗也不說什麼,便吩咐左右:"收入庫中。"

不料那來使卻叫:"且慢!"

玄宗問:"還有何事?"

那使者道:"這上清珠可非同一般的寶珠,此乃我罽賓國傳世之寶,有了它便可以定國安邦,使江山永固。"

玄宗問:"此話怎講?"

那使者道:"請聖上您仔細看那上清珠,便可知其中奧妙......"

玄宗不信,命人將上清珠呈上。左右將寶珠呈上,玄宗將其托在掌中,細細觀瞧。透過珠光,但見上清珠內廟堂樓閣,玉樹瓊花,別有一番洞天,宛若仙境一般,還有數十名舞女在其中翩翩起舞。正中一人,頭戴天子冠,身穿龍袍。一看之下,玄宗便覺得有些眼熟,但一時又想不出是誰,忙問使者:"這中間端坐的是何人?"

使者道:"那便是貴國未來的君主。"

玄宗聽罷,將信將疑,又仔細看了看珠中之人,更覺得十分眼熟。而且那人的左額上還有一塊明顯的傷痕,玄宗實在想不出這是何人,想那使節不過是故作神秘罷了。但大唐與各國之間向來是平等往來,廣交朋友,便也不計較,只當作戲言,將寶珠收庫,安順來使不提。

時光飛逝,轉眼已是十余年。玄宗做慣了太平天子,也漸漸有些居功自傲。後來又寵愛楊玉環,任用奸相李林甫、楊國忠,"從此君王不早朝",終日不問國事。各地節度使乘機擴充自己的軍隊和地盤,和中央分庭抗禮。

天寶十四年,終於爆發了安史之亂。安祿山帶兵逼近長安,玄宗無奈,帶百官及皇眷逃亡四川。逃難途中,多有磨難。大隊人馬入川之時,天降大雨,道路狹窄泥濘。皇兒李亨被從馬上一掀到地,摔得滿臉是血。雖經禦醫及時救護,保得性命,但左額上卻留了一塊疤痕。

一日,玄宗去李亨處看望傷情,一見左額這塊疤痕,猛然想起當年上清珠一事,心中這才明白罽賓國使者之話並非戲言。回來後對武惠妃說:"我兒子李亨將來定是一個有道的明君,大唐復興的希望就在他身上了,這是天意呀!"

玄宗忙命人取來上清珠,用一塊絳紅色的紗巾裹好,親自系在皇兒李亨的脖子上,並正式封李亨為太子,對他說:"好好保存著它,有了它,大唐便可萬世長存,這可是享國之寶啊!"李亨叩頭謝恩。

幾年以後,李亨登基,就是唐肅宗。做了皇帝之後,他便叫人將上清珠收好,放入國庫之中。上清珠入庫之後,每到夜晚,國庫官總看到庫中有白光閃耀,知道一定有神靈之事,不敢怠慢,連忙稟報肅宗。肅宗醒悟道:"這肯定是上清珠。當年先王賜我此珠時,曾告誡我說,這上清珠乃是享國之寶,教我千萬好好珍惜。我不該如此禮慢了它。"

他趕緊命人從庫中取出上清珠,只見當年的那塊絳紅色的紗巾還在。睹物思人,肅宗懷念起先王,不禁痛哭流涕,手捧寶珠遍示群臣道:"這還是我年輕的時候,先王所賜......"說到此處已是泣不成聲,滿朝文武無不動容。肅宗令宮中總管取來一只翠玉寶匣,將上清珠連同紗巾一起放入匣內,安放在寢宮之中,每日祭拜。

肅宗朝,安史之亂雖已平復,但天下並非太平,天災人禍不斷,開元盛世的局面再也沒有出現過。每遇水旱災害,刀兵之亂,肅宗都要對著上清珠虔誠膜拜,以求天助,竟然真能解燃眉之急。肅宗並非一位善於治國的君王,但仰仗上清珠,卻也做了一世太平天子。

到了唐朝末年,國家更加混亂,宮中也不安寧。一日宮中失竊,上清珠被盜,不知去向。也許真是上天之意,不久,唐王朝也就滅亡了。

(據《酉陽雜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