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歷史回廊

聖德之君唐太宗(下)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李有道

【明心網】為世代傳頌的“貞觀之治“,在中國歷史上獨領風騷,無與倫比。究其因,則是因為唐太宗的聖德所為。從以下的歷史紀錄中即可見一斑。

太宗問王?,“近代治國者不如古代,為什麼呢?”王?說,“漢代崇尚儒家學說,民風純厚;近代輕視儒學、重視法律,所以國家就越來越衰敗。”太宗表示同意這種說法。

右驍衛大將軍長孫順德接受了人家賄賂的絹,太宗知道後說:“順德這樣的人才如果對國家有用,我可以和他共同分享國家的財富,他何必這樣貪戀財物呢!”太宗愛惜他有功於國家,沒有治罪,並且賞賜他數十匹絹。大理少卿胡演說,“順德違反法律接受財物,本來不應該免罪,為什麼又賞賜他呢?”太宗說,“如果他有人性的話,接受賞賜比遭受刑罰還感到屈辱;如果他不知道羞愧,與禽獸無異,殺了他又有什麼用呢!”

太宗在位的時候,突厥經常進犯唐朝邊境。有一年,突厥遭遇大雪,羊馬死亡甚多,民饑畜瘦,群臣勸太宗借機進攻突厥。太宗說,“我和人家剛結盟就背棄盟約,這是不守信用;在人家遭災的時候牟取好處,這是不仁愛;乘人家在危難的時候取得勝利,也不是正當的武裝行動。即使突厥各個部落都叛亂了,牲畜一只不剩,我也不進攻,一定待到他有罪了,我再討伐它”。

太宗對左右說,“皇帝依賴於國家,國家依賴於人民。如果苛求人民侍奉皇帝,就等於割下自己的肉填飽肚子,吃飽了也死了,皇帝富裕了國家也滅亡了。所以,皇帝的憂患不是來自於外面,而在於自身。皇帝欲望多花費就高,開支多人民的賦稅就重,民眾因此就會十分愁苦,國家就危險,皇帝也就當不成了。我常常這樣想,因此不敢放縱自己的欲望。”

太宗曾經對侍臣說,“我讀《隋煬帝集》,文辭深奧博大,隋煬帝也知道贊揚堯舜批評桀紂,為什麼做事就不是這樣呢!”魏征說,“皇帝即使是聖人,也應該謙虛接受別人的意見。這樣,智慧的人會獻出自己的謀略,勇敢的人也會竭盡全力。隋煬帝仰仗自己有才,十分驕橫和自以為是,說的是堯舜的話,做的卻是桀紂的事,還不自覺,最後導致滅亡。”太宗說,“這些事情過去沒有多久,我們得記住其中的教訓。”

有一天,太宗對大臣們說,“人要看到自己的形象得照鏡子,皇帝要想知道自己的過失得靠忠臣。如果皇帝拒絕群臣進諫而且自以為是、群臣用阿諛奉承的辦法順著皇帝的心意,皇帝就會失去國家,群臣也不能自保!象虞世基等為了保住自己的富貴用諂媚的辦法侍奉隋煬帝,隋煬帝被殺,虞世基等也被殺了。你們應該記住這個教訓,我做的事情當與不當,你們一定要說出來。”

太宗說,“我每次上朝,想說一句話前都考慮許久,我擔心說的話對民眾不利,所以說話不多。”負責記錄的官員說,“我的職責就是記錄聖上說的話,聖上說錯了,我也一定會記下來,這樣聖上說錯的話不僅給當今造成損害,而且也會讓後人恥笑。”太宗聽後很高興,賞賜這個官員帛二百段。

太宗對群臣說,“人家說皇帝地位尊貴,什麼都不怕。我不是這樣,我上畏懼蒼天的審視,下害怕群臣仰望,兢兢業業,還怕不符合天意和民眾的願望。”

太宗還說,“我所喜愛的只有堯、舜、周公和孔子的為政之道,他們對於我就象如鳥有翼、如魚有水,失去他們就完了,一刻都不能沒有。”

(參照《資治通鑒》第一百九十二卷和一百九十三卷編譯)

(正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