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守秩序?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大雪【明心網】不久前坐火車,一個平常的周末,從長沙去漢口。進站排隊,本來不長的隊伍,等到列車員開始檢票,局面立刻大亂。後邊的人一擁而上,隊伍立刻粗壯幾倍。一位扛著行李、領著小孩的婦女,被人流沖得東倒西歪。很多衣著時尚的年輕人,堂而皇之從後邊直插進來,顯然對這種場面已經駕輕就熟。我只能耐著性子往前磨,反正亂擠一陣之後,大家都各就各位,火車能按時發出,不影響大局也就行了。這就便宜了那些不守秩序的家夥,守秩序的人永遠吃虧。
有人說發達國家的月亮不比中國的圓,但人家的隊確實比我們排得好。是不是可以得出結論:國人的不守秩序是因為資源不足造成的?
有一個社會模型很能說明問題:乘飛機。飛機對號入座,資源是充足的。但登機時,照樣爭先恐後,照樣後來居上。當然,擠的人有一個理由:上去慢了,行李就沒有地方放,看來還是資源不足。那麼下飛機的時候不用著急了吧?不行!我因工作原因經常乘飛機,每次都看到機艙門還沒開,就有一些旅客逃命似打開行李箱、拎下行李,擠在過道上,時時準備噴射而出的架式。這時他們並沒有現實的利益。他們迫不及待擠在過道上,已經是一種下意識,大概是覺得別人已經站起來,自己還坐在那裏是肯定會吃虧。
這個社會模型反映出,中國同胞爭先恐後的心態,已經深入到潛意識,即使沒有利益,這種心態也足以令他向前猛沖。
這讓我想到了基因這個詞。最近讀了一本談健康的小書,一位保健專家針對中國人迅速發胖、糖尿病急速上升的現象提出一個論點,認為與中國人的“貧困基因”有關。什麼是貧困基因?他解釋說,在一個食物缺乏保障的環境裏,能夠最大限度地存儲能量的人,容易捱過饑荒,而缺乏這種能力的人就會被淘汰。久而久之,生存下來的人就都具備了存儲能量的能力,由於這是貧困的生活環境所造成,所以稱之為“貧困基因”。所有不發達的國家和地區的人民,都具有貧困基因。這在食不果腹時,是生存的優勢,而到了生活條件富裕之後,這種基因會使人過度存儲熱量,轉化為脂肪,進而破壞代謝機制,引發糖尿病。統計表明,由不發達到溫飽的階段,糖尿病的發病率最高,歐洲、亞洲、美洲都不例外。
既然長期貧困的生活能給人培育出“貧困基因”,那麼,中國的集權專制統治不可能不給中華民族留下特殊的文化基因。我想,恐懼,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基因。
在歷史中苦難的生存環境裏,人民沒有任何權利和保障可言。這種狀態下的中國人,只能是聽天由命、朝不保夕、提心吊膽,如驚弓之鳥一般捱日子。一有風吹草動,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身家性命。這樣的人群,哪有秩序可言?逃得快的,還有可能茍活;猶豫一點的,顧及一點禮儀尊嚴的,早就成了亂軍囊中的人肉幹。幾經淘汰,恐懼就進入了先民的基因。
沒發財的,怕一輩子受窮;發了財的,怕政策變。更普遍的心態,是怕別人得了便宜,自己吃虧。我們坐飛機,廣播說延誤兩小時,沒人著急,因為大家都同樣晚;但正點登機的時候,反而人人急得往前亂擠,因為怕別人走在自己前邊。落後就要吃虧,不爭就要受損,這就是恐懼基因在現階段的具體表現。
思考至此,我覺得邏輯比較清晰了:秩序的混亂是由於人們內心的恐慌──內心的恐慌是因為深入骨髓的基因──基因的形成取決於我們長期的生存方式──要改變基因就要改變生存方式──以自由、人權、民主的思想啟蒙人民,是改造舊基因,迎接民族新生的光明之路。
(略作文字修改)
發稿:2003年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