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鄰右裏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小橋【明心網】在加拿大,尤其是大城市,不同文化、不同族裔的人共處,秉持的是互相尊重、彼此包容的精神。與來自完全不同背景的人做鄰居,要多理解及欣賞別人的不同,同時多了解一些廣為加拿大人所接受的共處之道。中國人說的遠親不如近鄰,守望相助,“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全能派上在加拿大睦鄰的用場。
加拿大人一般都能做到守望相助,有什麼事情發生了,總會有熱心的鄰居關心、幫助。初來甫到的新加拿大人最好入鄉隨俗,與鄰居保持良好的關系,平日打招呼閑話家常,鄰居有事算是自己的事,也不枉有緣共住一區。筆者有一次不在家,家中遭小偷光顧,觸動了防盜鈴。附近的鄰居聽到鈴聲後,有馬上打電話報警的,有過來在前院後院查看的,有四處找我下落的;總之,左鄰右裏全部出動。我是晚上回家後才知道這事的,當時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不過,鄰居主動熱情,樂於助人,並不表示你可以隨便開口。加拿大人,從小就己學習獨立自主,做什麼事都是先靠自己,真的自己無法做好或解決,才請別人幫忙。問鄰居借東西,不論多微不足道,都要及時歸還,那下次再借就不難了。
與鄰居老死不相往來是不合時宜的,但和鄰居聊些什麼才好?加拿大人的一大文化就是閑聊 (small talk),陌生人也好,半生不熟的人也好,碰上了就聊天氣、花草、小孩、貓狗、治安、娛樂,一般談的都是共同的話題,少有老是談論自己的。要註意一點的是,別人的私事,如年紀、收入、婚姻狀況,別人不主動提起,你就不要問。此外,加拿大是多元文化,每個人對加拿大國策、媒體報導、世界大事都可能有不同,甚至相反的看法。中國人來自五湖四海,未必人人希望"咱們要團結″。最重要的不是尋求相同的看法,而是尊重不同的意見。自以為是,隨便取笑或攻擊別人,輕則令鄰居認為你毫無教養,重則關系破裂,甚至鬧上法庭。
冬天,下雪後清除你家門外人行道上的積雪是你的責任,否則有誰因此摔倒受傷,可以到法庭告你,尋求賠償。夏天,家家戶戶都應好好照顧自己的院子:修樹、剪草、除雜草、除蟲、清垃圾;不然的話,整個社區因你而導致形象不好,房價下跌。此外,雜草的種子滿天飛,害蟲跑進別人家的院子裏,就太惹人厭了。說到這裏,筆者也曾領受教訓;當時,我還是新移民,每天為口奔馳,院裏院外,疏於打理。不久,就有鄰居往我家的信箱放信,說我漠視整體社區環境的美觀,也對不起我居住的房子。我當時心中不悅,怪她多管閑事,但後來虛心反省,覺得鄰居說得有理,反而覺得要謝謝她。
有人以為在自家的院子裏穿睡衣,或晾內衣褲無傷大雅,其實只要你的鄰人看得到,都是失禮的。夏夜在後院高談闊論到深夜,或把車亂泊,阻礙鄰居的進出,都是只顧自己,不顧別人的行為,最易引起沖突。
隔壁的小孩偶然敲門募捐,賣糖賣蘋果的,能做得到,還是應該和和善善地支持一下。鄰居的小孩子,無論是男是女、年紀多小多大,都要避免觸摸他們,以免被人懷疑是性撫摸。大家文化不同,對這些事,可能有很不同的看法,關鍵不在誰對誰錯,而是多了解一般人怎樣理解這些事。各家自掃門前雪的心態在加拿大是行不通的,如果你發現鄰居有虐兒的情況,法律上,你有責任舉報。
(大紀元)
發稿:2003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