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心靈甘露 > 省思感悟

生命之思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朱國良

【明心網】人總是要死的,但人們對死的認識並不相同。

英國著名作家H•D•勞倫斯說:“死是生命的延續。”這一觀點相當浪漫。

法國著名作家巴爾紮克說:“死是一個人的旅行到了終點。”在他的心目中,死是很平常的事,大有視死如歸的味兒。

我們的文史老祖宗司馬遷卻從社會學的高度來看待這一問題:“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趣異也。”其實大多數人的死,平平淡淡,從從容容,往往介於兩者之間——沒有如泰山般重,也不會像鴻毛般輕。因為人的價值就在於他曾經活過和因為他的“活”給人類的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留下過真、善、美的印跡,只有這個印跡是存在過的,其價值僅在於此。

偉大的詩人說: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但依我看,這是一個本與末的關系。想想生命都化作荒草塵泥淹沒了,哪還有愛情可以演繹。寫過一代名著《紅與黑》的司湯達長眠於地下,其墓志銘只有九個字:“活過了,寫過了,愛過了”。可以看出他還是把“活”——生命放在第一位的。仔細再想,會發現生命是上帝在每個人賬戶上存放的一筆定額儲蓄,生前沒有人知道它究竟有多少,卻每天都在開支消費它,直到有一天出現赤字。盡管不少人知道,生、老、病、死乃人生必然,不管願意不願意,誰也不能避免。但當死神叩響門鈴,閻羅派人索命,一般人都是怕的。“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此之謂也。因而,“養病除疾無良方,靜心斂氣延生命”。不少人就想出了種種辦法來延年益壽。不少人深知健康是生命的本錢,你可以向銀行貸款,卻不能向健康透支。一旦透支,就沒有償還的可能。有人追求健康,是為了生命活得爽快些;有人追求名利,竭盡努力,是為了活得舒適。這就使得我們每個人乘坐在生命的列車上,想法各有不同。列車嘯嘯,車輪滾滾,有人上車,有人下車,循環往復,但都得遵循這一亙古不變的秩序。汽笛一叫,終點一到,所有生命以外的東西都得統統卸下。生前或許你還低吟高誦:“且將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生命終結,你肩扛手提的所有功名利祿,全得撒手拋下,因為“生命號”列車誰也改變不了它的行車路線,一旦到站,你就得下車。

生命從零開始,最後又歸結為零。好比一個圓圈,從終點又回到起點,其中的過程則是最有意義的,也是我們惟一能夠把握的。那麼,紮紮實實走好自己心中真正向往的路吧!

(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