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心靈甘露 > 省思感悟

夢的呼喚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郭華章

【明心網】終於寫完了這篇主題為《成都千年信物》的文章,一看表,已經是淩晨1點過了, 尚未洗臉、刷牙,便匆匆入睡。

一陣恍惚之後,醒來看見的卻是另一個繁亂的世界――摩天大樓爬上了雲端,七八層的高架路平坦而寬敞,汽車在上面飛馳而過,就像都市命脈中流淌的血液。從遠處傳來機械的轟鳴聲,天空被稠密的煙雲遮住了,即使在白天,路燈也不能熄滅,因為太陽光無法直射地面。街上的人很少,好一會兒才有一、二個人從我身邊走過。我善意地朝他(她)一笑,卻總是迎來一張張冷漠的臉。有一個小夥子一邊數著錢,一邊從我身邊匆匆走過,我還是忍不住向他問了聲"您好"。他卻一個趔趄,用一雙驚詫的眼睛看著我,似乎怕我掠走了他手中的鈔票。我自知沒趣,只好落荒而逃。人們為何這般冷漠,缺乏信任?血管裏同樣流淌著紅色的血,同樣擁有一顆需要溝通的心,為何這般猜疑、排斥自己的同類啊!面對著這鋼鐵與混凝土堆積起來的城市,面對著這茍延殘喘的人性,我覺得自己像茫茫沙漠中的一棵孤樹,雖然還在竭力用那微不足道的枝條與黃沙抗衡,支撐著最後的一絲綠,可最終還是只能被黃沙所掩埋。

突然,我看見一大群人在博物館門口圍觀什麼,覺得好生奇怪。我鉆進人群一看,是一個堅固的鐵箱子,上面印著2001-2101年的字樣。霎那間,我好像想起了什麼,這個箱子裏莫非裝的就是成都的千年年信物吧?不!不可能,我怎麼會來到百年之後?!我震驚了,雙腳顫抖,額頭上滲著冷汗,面部呆滯。人們在一旁繼續議論著這個箱子。好在沒有誰註意我現在這副模樣,否則一定會把我送進瘋人院囚禁起來。只聽見一個人說:"裏面一定裝的是價值連城的珍品,能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富裕。"另一個人說:"裏面一定是金條,因為它永遠閃光,也不會貶值。"人們便一發不可收拾地議論起來,甚至是吵鬧起來。

突然從博物館裏走出一個人,他手裏拿著一把鑰匙。站定了,他用尖嗓門大聲地說:"請大家安靜,現在讓我來開啟這個一百年前留下的箱子"。他將鑰匙插進鎖眼,輕輕地一扭,箱子打開了,緊接著他拿出一個由紅木框架鑲著的藝術品來。"是蜀繡"!我肯定地對自己說。看,那上面繡著許多穿著民族服裝的人,他們有的撥弄著樂器,有的手上捧著鮮花或吉祥物,有的正舒展著優美的舞姿,歡樂地唱著,跳著,笑著。呵,是56個民族的團圓圖!這是多麼神奇的藝術品呵,那薄如蟬翼的淺藍色的背景,泛著淡淡的銀光,是那樣的柔和、典雅,襯托著衣著鮮艷、戴著各種飾品的人群,使個個人物都變得鮮活起來。在燈光的輝映下,人群呈現出流動的繽紛色彩,仿佛在跳躍,在舞蹈。人物的每個細節是那樣的逼真,那一雙雙熱情、奔放的眼睛,好似珍珠一樣潤澤,有的眼睛裏好像還噙著幸福的淚水;那一個個舞動的手臂豐腴飽滿,栩栩如生,充滿著生命的活力;連姑娘們的頭發也好似流動、飄逸的,像是山澗的瀑布,閃閃發亮。這是多麼綺麗的藝術品呵!這是多少工人和藝術家披星戴月、辛勤勞作的結晶!

這時圍觀的人們卻議論開了:"你看,這些人在幹什麼,穿著那麼古怪的衣服,真可笑。""千年信物居然不是藝術珍品,而是這些粗糙的玩意,太令人掃興了!"……我再也不能容忍人們這樣帶有偏見的評價了,我憤怒了,沖進了人群,扛起了那只箱子,轉頭跑開了。人們都驚呆了,過了好一會兒,才響起了警報聲,可我已經跑遠了。

我來到郊外,感到又累又渴,肩頭一陣鉆心的疼痛,再也跑不動了,只好將箱子就地埋在一棵大樹下。在箱子入土前,我用小刀在箱子上刻了一行字:"當理解與熱情再一次回到這個世界時,未來的人,請把它打開,裏面寄存著過去對您們的祝福。--一個不屬於這個時代的人。"

面對著這蒼白、無情的世界,我欲哭無淚。理解、熱情、真誠本是人類的天性,為何在這裏卻被無情與陌生所吞沒?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時代,人們得到了許多,但決不能因為富裕、先進和追求物欲而拋棄了人類對歷史的理解與記憶,更不能拋棄人類最為原始、最為真誠、最為友善的人性。失掉了這些,這個世界再發達對人類還有什麼意義呢?

又是一陣恍惚,睜開惺忪的雙眼,這才發現我處在一間被柔和陽光充溢的小屋,躺一張柔軟的小床上。早晨清新的空氣令人神清氣爽,我爬了起來,拉開窗簾,周圍的一切仍然依舊沒有變,晨曦中人們又開始了一天的勞作。原來,我剛才只是做了一個怪夢。真慶幸現實又把我拉了回來,沒有讓我永遠地留在那暗淡的夢中!

後記

我從來都沒有懷疑過未來,並且始終堅信未來是美好和光明的。人類通過自己不懈地努力,肯定會向精神和物質高度文明的方向發展。但是,從唯物主義的觀點來講,事物總有向兩個方向變化的可能性。我忍痛寫下了這篇短文,是想讓未來的人們引以為戒,在物質文明發展的同時,切不可忽略精神文明的繼承與發展,切不可忘記人類艱苦奮鬥的過去。讓地球的未來更美好,讓成都的未來更美好――這是我們一百年、一千年、一萬年永恒的心願!

寫於2000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