態度創造快樂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韓如意【明心網】一位訪美中國女作家,在紐約街頭遇到一位賣花的老太太。這位老太太穿著相當破舊,身體看上去也很虛弱,但臉上的神情卻是那樣祥和興奮。女作家挑了一朵花,說:“你看起來很高興。”
“為什麼不呢?一切都這麼美好。”
“對煩惱,你倒真能看得開。”女作家隨口又說了一句。
豈料,老太太的回答更令女作家大吃一驚:“耶穌在星期五被釘上十字架時,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三天後就是復活節。所以,當我遇到不幸時,就會等待三天,一切就恢復正常了。”“等待三天”,多麼富於哲理的話語,多麼樂觀的生活方式。它把煩惱和痛苦拋下,全力去收獲快樂。
著名作家沈從文,在“文革”期間,陷入了非人的境地。他不僅遭到無數次的批鬥,每天還要負責打掃歷史博物館的女廁所。後來,他又被下放到多雨泥濘的湖北鹹寧接受勞動改造。可沈從文毫不在意,他在鹹寧時給他的表侄、畫家黃永玉寫信說:“這兒荷花真好,你若來……”
一句話,竟使那段苦難的日子飄蕩著荷花的芬芳,把多雨泥濘的鹹寧描述成王孫可遊的人間仙境。
“荷花真好。”身陷苦難卻仍為荷花的盛開欣喜贊嘆不已,這是一種趨於澄明的境界,一種曠達灑脫的胸襟,一種面臨磨難坦蕩從容的氣度,一種對生活童子般的熱愛和對美好事物無限向往的生命情感。
由此可見,影響一個人快樂的,有時並不是困境及磨難,而是一個人的心態。如果把自己浸泡在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中,快樂必然會占據你的每一個日子。
(《知識窗》)
發稿:2003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