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組織高度關註新型奪命肺炎 中國爆發情況成焦點
美國之音:香港致命肺炎可能源自廣州旅客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 |
中國感染病例數字不詳,據悉3月20日中國又增加兩名染病死亡者。世界衛生組織(WHO)3月19日在瑞士日內瓦聯合國內部,曾召開記者會,會上WHO對中國沒有加入世界實驗室網絡表示憂慮,不過,當日下午,WHO總部傳染病中心的執行總裁DAVID HEYMANN向記者表示,中國決定加入全球的實驗室網絡(圖為世界衛生組織“流行性病毒”項目的負責人Dr. David Heymann在新聞發布會上)。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員將於本周末抵達北京,希望能夠得到中方的配合,以便了解這種新的奪命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癥在中國的爆發情況,以便控制事態發展。
世界衛生組織在3月21日於瑞士日內瓦聯合國內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明,去年11月中國廣東爆發了與新型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癥有相近癥狀的“非典型性肺炎”。根據今年2月中中國提供的一項報告,中國至少發現了305個感染病例。新聞發布會上,有關這種新的奪命肺炎在中國的爆發情況,成為媒體關註的焦點,很多記者都在詢問中國的情況。
2月中至3月15日中國上下忙於兩會的召開。直至兩會結束,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未從中國得到任何進一步的病情報告。世界衛生組織專家擔心如不能全面得知此疾病在其主要爆發地――中國,香港和越南的蔓延情況,將很難采取必要的措施,及時控制疾病的流傳。目前在北美和歐洲確診已感染此病的病人均在近期造訪過香港或與香港訪客有接觸。
目前,已有一個9人的聯合國衛生組織專家調查小組駐紮在越南,一個6人小組在香港進行對此“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癥”的專項調查。世界衛生組織的一個5人小組將於周末抵達北京。
另據中央社21日報道-香港當局證實,香港再有三十二人感染嚴重急性呼吸道癥候群(SARS),目前感染人數攀升至一百九十七人。 日前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指出,這些新感染SARS的人,除了八人是醫護人員外,其余是經醫護人員傳染,或者到醫院探病的市民。 至此香港共有六人證實死於非典型肺炎。另有三人痊愈出院,至此共有五人痊愈出院。
此外,新加坡衛生部今天宣布,又有五名新的感染急性呼吸道癥候群(SARS)病人被發現,使得感染的總人數達到三十九人。其中三人已經痊愈和出院外,其余三十六人全部留醫治療中,除了七人病情危急外,其它病人都情況穩定。 到目前為止,所有感染SARS的病人都和最早的三名病人有關聯,這些人不是和病人有近距離接觸的親友,就是醫療人員。
美國之音:香港致命肺炎可能源自廣州旅客
【新生3月21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舒捷華3月20日報導) 香港衛生當局表示,香港政府的研究結果表明,九龍京華國際酒店九樓,是「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癥」,也就是非典型肺炎,在香港傳播的最初源頭。衛生署長陳馮富珍表示,當局懷疑曾在那裏住宿的一名來自廣州中山醫學院的教授是最初病源。
陳馮富珍在昨天晚上的記者會上 表示,衛生署經過流行病學的調查工作後,發現7名患者,都曾於2月12日至3月2日期間住宿或到訪九龍京華國際酒店九樓,他們分別於2月15日至27日期間出現肺炎病征。 這7人包括一名內地旅客、三名新加坡旅客、兩名加拿大旅客及一名香港居民。
調查結果查明,一名64歲的廣州中山醫學院教授在2月15號已經生病,但是為參加親友婚宴,在2月21號抵達香港,住進京華國際酒店九樓。他在第2天發病被送進廣華醫院,隨後死亡。陳馮富珍表示,曾於同一期間住宿或探訪這家酒店的7人染上肺炎後,分別成為香港威爾斯醫院、新加坡和加拿大的傳染源頭。
陳馮富珍強調,京華國際酒店目前沒有證據表示還存在病毒,不過酒店客人紛紛都戴上口罩退房離開酒店。現在酒店已經根據政府要求封鎖九樓全層。陳馮富珍表示不排除那名廣州旅客極可能是香港「嚴重急性呼吸道癥候群」爆發的最初源頭,她已經與廣東省衛生局聯絡,通知內地有關部門采取進一步措施。
香港當局星期四宣布,感染非典型肺炎個案最新增到165人 ,比前一天增加20人 , 死亡人數也增加1 人 , 這人是由廣州來香港的內地教授的親人 。
附:小知識--非典型肺炎簡介及預防
非典型肺炎,英文簡稱SARS,意思是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癥,由病毒或其他細菌引起。至於典型肺炎,在醫界通稱為「細菌性肺炎」,病原以肺炎球菌居多。
* 非典型肺炎
非典型肺炎的癥狀和典型肺炎不同,特別是前者病患比較不會呼吸急促,而且較少高燒,較少有濃痰,且少有肋膜積水。臺北衛生署則表示,典型肺炎患者會發燒、畏寒、咳嗽帶痰、胸痛,而非典型肺炎的主要癥狀是乾咳、肌肉痛、發燒,較少胸痛與畏寒。
不過,兩者的傳染途徑都是飛沫傳染,病人咳嗽或打噴嚏,飛沫會在空氣中散布,另一人口鼻吸入後可能感染。此外,病人用手接觸口鼻後,若與他人握手,對方再用手接觸口鼻,也可能造成傳染,所以戴口罩、常洗手、少到擁擠公共場所,都是預防感染的方法。
非典型肺炎其實天天都在醫院發生,但最近發現的非典型肺炎,醫界懷疑,極可能是流行性感冒病毒出現變異種,因為所有人都沒有抗體,才會出現大批感染,而且癥狀嚴重。
* 副黏液病毒
根據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引起這次非典型肺炎(SARS)的主要病原為「副黏液病毒群」(Paramyxoviridae)。副黏液病毒是一種常見於人體呼吸道的病毒,一般經由飛沫傳染,任何年齡的人都可能受襲。
據自由時報報導,傳統的副黏液病毒家族極大,是一種「科」別,目前還難確知SARS致病原是哪一「屬」或「種」。衛生署指出,在此病毒群下,有十種以上病毒,包括四種副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亨得拉病毒、立百病毒、仙臺病毒等。但以此次病患的致病原遲遲無法確知看來,SARS病毒很可能是變異種類。
傳統的副黏液病毒是經由飛沫傳染,一定是與病患近距離接觸才會感染。副黏液病毒的潛伏期通常很短,患者感染後在三天內就可能發病,初期癥狀與一般感冒相似,包括發燒、喉嚨痛、肌肉□痛等,嚴重時患者還會出現氣喘、呼吸困難等癥狀,進而引發肺炎。
萬一是新的副黏液病毒,所有的人都沒有抵抗力,一公尺以內的飛沫傳播就可能造成感染,而因體內缺乏抗體,就可能造成嚴重的呼吸道傷害或死亡。但目前還不確定是新的變種病毒。
醫界對治療病毒性肺炎還沒有特效藥,目前主要是以Ribavirin藥物治療,但治療效果仍有限。
* 預防措施
由於呼吸道疾病都可以通過空氣傳播,咳嗽、隨地吐痰都能傳染病菌,所以盡量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地方或長時間呆在密閉的空間內,另外戴口罩、常洗手也是預防感染的方法。
世界衛生組織16日向全球醫院發出預防非典型肺炎傳播的指引,指出醫院應安排患者在有獨立抽風系統,或附有獨立浴室設備的獨立房間接受治療,任何進入受感染醫院病房的醫護人員、學生、訪客,也應戴上 N95 型口罩(世衛指該型號口罩的預防功能,較一般手術用口罩為佳)。另外,與患者接觸後要盡快洗手,以防病菌散播。
發稿:2003年3月22日
更新:2003年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