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爐夜話: 持身貴嚴,處事貴謙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新生9月2日訊】嚴近乎衿,然嚴是正氣,衿是乖氣;故持身貴嚴,而不可衿。謙似乎諂,然謙是虛心,諂是媚心;故處世貴謙,而不可諂。〔註釋〕:
嚴:莊嚴。衿:自尊自大。
〔譯文〕:
莊重有時看來像是傲慢,然而莊重是正直之氣所使然;傲慢卻是一種怪僻的習氣,所以律己最好是莊重,而不要傲慢。謙虛有時看來像是諂媚,然而謙虛是待人有禮不自滿;諂媚卻是因為有所求而討好對方,所以處世應該謙虛,卻不可諂媚。
〔評語〕:
有的人為人十分莊重,不茍言笑,這種人律己甚嚴,乍看之下似乎很驕傲,其實他是不做沒有意義的事。不像有些人,只是因為自尊自大而瞧不起別人。你若去親近莊重的人,就會發現他“望之儼然,即之也溫。”並非想象中那麼拒人於千裏之外,相反的,也許會令你十分愉快。但是如果是一個傲慢的人,你去接近他,可能會平白無故地受到侮辱。這和“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君子大不相同,因為君子是自重,而傲慢的人卻是自大。我們修身養性,千萬不要由自重而流於自大。
虛懷若谷的人,即使學問淵博也不會驕傲自滿,古人曾訓勉我們:“滿招損,謙受益”,可知謙虛可以使我們學習更多的新知,博得更多的尊重。能虛心受教的人,才能不斷地充實自我。而諂媚是一種鉆營奉承的態度,為達目的,不惜卑躬屈膝以討好人,因此,才說它是“媚心”。“虛心”和“媚心”相比較,一為無所求,一為有所求;一為內斂,一為外求;一為精神上的求知心,一為物質上的欲求心,差別甚大。因此,我們待人接物不能有諂媚的心理,卻不可無謙虛的態度。
發稿:2002年9月2日
更新:2002年12月30日